第2部分(3 / 4)

小說:小病不求人 作者:炒作

涼消暑的功效;苦瓜炒肉更是素中帶葷、絲毫不油膩的美食。

20、菜豆味美又消食

菜豆又名豇豆,是最常見的豆類家常菜,含有豐富植物性脂肪、蛋白質等營養。由於容易栽種,所以通常菜豆產量會比較大。那些一時吃不了的菜豆可以先洗淨,在開水中燙熟後就可以撈起來放在陽光下曝曬,等到完全乾燥了就可以存放於容器中。只要不受潮,可儲存很長時間。想吃時就拿出來,稍微洗一下,然燙熟、加點佐料涼拌,或者是炒肉丁,或者和豬大骨一起用文火燉上個二三個小時就可以上桌。也可以先將菜豆乾用水泡軟,同排骨或五花肉一起燉,無論何種方式,燉出來的湯都十分鮮美,還有消食、促進食慾的功效。有些地方儲存方法略有不同。他們會把菜豆像醃酸菜一樣醃製,等到變酸後才切丁炒牛肉絲,是一道非常好的下酒菜。我想如果有美食大師慧心巧手,能夠變化出更多的花樣,必能將這道小吃揚名於天下。

1、時刻保持樂天達觀的心態

每個人最注意的還是自己,在意自己的臭皮囊,任何和自己相關的問題都不容易放下、看開。所謂的七情六慾,都在影響著我們的心情。一個人如果掛念太多,心裡就放不下,相應就會影響到自己的生理的機能,從而直接或間接地損害自己的健康。《黃帝內經》中有句話說:“正氣存於內,邪不可幹”。所以,養生或治病必須從養心開始。

這些年來,一有空我就到各地去做義診,義診時會遇到許多疑難雜症,很有意思。給他們治好了病,病人就高興,我也會感到很開心。例如有一位中風的太太,她是9月17日發的病,12月11日到我這裡來就診。當時她坐著輪椅,雙腳不能站立更別提走動。經過一番診斷之後我給他開了藥,吃完藥第二天她就可以站起來,兩週後竟然可以不用柺杖、支架,只需人攙扶已經可以自行走路,等到第二年4月份我再去做義診時,她幾乎已經完全康復了。還有位先生從1926年至1970持續拉肚子,拉了44年,每天至少會拉8次,結果我把他醫好了。這不也是一件很值得開心的事嗎?

其實人常常會因為外在的因素影響了心情,例如當醫生告訴病人他的病情後,即使原本沒有患病的人,也會開始全身出現大大小小不同的病症,這就是心沒有達到“心無牽掛”的原因。

我記得小時候身體不好,經常會出問題。在大約2歲的時候我有一次拉肚子,吃什麼藥也沒有效果,有的人說鴉片可以止瀉,我的母親就弄了一大塊鴉片屎(鴉片燃燒後的灰燼)給我吃,結果拉肚子馬上止住了。但鴉片除止瀉外還有麻醉作用,所以我吃下去之後三天三夜都沒有醒過來。我母親以為我肯定是小命難保,所以買了一個小肥皂箱準備把我埋掉。幸虧我命不該絕,後來我父親出診回來了才把我救醒。又有一次母親生病,我大姐將熬好的藥放在桌子上面,我因為肚子很餓,誤以為那碗是可以吃的食物,就動手去拿。結果不慎打翻了藥,導致全身燙傷1/2的嚴重後果。一般燙傷達到全身2/3就會有生命危險,因為面板有呼吸及保護內臟的功能;一旦造成大面積燙傷,面板的呼吸和保護功能就會嚴重受損。而且燙傷處還不能接觸到衣服,傷口必須隨時擦藥也不能穿衣服。還好當時是夏天,不然我不因為感染而死也會被活活凍死。後來經過我父親的細心治療,總算是從鬼門關撿回來一條命,但是到現在身上的傷痕還是可以看到。有過這幾次生死經歷後我就看得很開了,人生中最糟糕的情況都被我碰到了,還有什麼不能坦然面對的呢?

總而言之,一切在於自然,心無牽掛。如果可以做到活在當下,珍惜每一天、每一刻,又能放下一切煩惱,自然可以保持愉快的心情,擁有健康的身體。

2、不要對藥物一知半解窮擔心

除了迷信神醫之外,患者最常犯的錯誤就是自己對藥物一知半解就心存疑慮,甚至有的人更因此而懷疑醫生的判斷和療法。我也常見一些患者,當醫生視病情需要,處方中用大黃時他就緊張萬分,因為他知道大黃有瀉下作用,患者見到處方就告訴醫生說自己的身體很虛弱,承受不了這種瀉藥。其實大黃配其他藥物也不一定會大瀉,如果劑量上拿捏得恰到好處,除了瀉下之外,大黃還能解熱、消炎、消除腫瘤。微量的大黃甚至有健胃作用,何況祛邪所以養正,病邪排除,正氣自然恢復,因此傳統中醫文獻中有“瀉就是補”一說,這種深奧的傳統醫學理論並不是一般人士所能夠領會的。

有位陳女士,已經六十二歲了,前些年得了急性肝炎。等到她被送到某醫院急診的時候,當時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