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些不知如何是好了,早知道她這樣好奇我不應該深入的探討這個話題,尤其是看她正一片一片地吃著好像很享受的時候:“這個嘛……好吃就行了,你就別管那麼多了。”
剩下的成分也是蛋白質。只不過加工過程比較讓人不敢置信,對於食物極為挑剔地她來說還是不知道比較好,雖然我很佩服中科院的大能們。他們研製的人造肉和人造革都成為了一個時代的烙印,可惜的是我們並沒有將這種解決糧食饑荒的有效手段進行大規模工業化生產,以前還可以說是加工條件高所以生產不易,但現在卻是因為糧價的低迷與鮮肉的大量普及,讓人們自然不會青睞這種代用食品,可是這類肉卻比真肉的蛋白質含量高數倍,擁有幾乎所有地營養元素,卻不含脂肪,如此健康的食品應該是解決糧荒的有效途徑。只是他們的原料實在讓人咋舌。
我曾經在地攤上見過一本“三年困難時期”的小冊子。它的上邊詳細的記述了人造肉的培養方法:……人造肉精可以土法培養,將淘米水、涮鍋水、殘菜幫、爛水果、各種無毒的樹葉、野草、野菜、農作物地根莖葉、酒糟或造紙、製糖工業廢水煮後製成培養液,然後將菌種(主要是白地黴菌)放在培養液裡,保持20…30的溫度,兩三天即繁殖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