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部分(3 / 4)

小說:崇禎七年 作者:千頃寒

。而下面還有兩層臺階,說明這地基也很高。

每一列房子大約有南北四十米長,東西八米寬,被分成了十間。每一間長八米,寬四米,面積三十二平米,而這一間,就是一個鴛鴦陣十二個人的住處。三十二平米,十二個人,勻下來每個人很有限。但這裡是軍營,哪裡有那許多講究?能有三尺立錐之地,就已經算是很不錯的。君不見後世那些在大帝都租房子的北漂一族,住的都是地下室裡面的上下鋪,怕是連這點兒生活空間都沒有。

每一間都是各自獨立的,單獨開門窗,中間互不相連。

這四排營房,四十大間,足以容納四百八十人的軍兵,這也差不多是董策考慮中自己所能養活和裝備的最大數量的軍隊了。

當然,只是現階段。

在兩排營房後面,距離內城城牆之間的這片區域,還都留了空地,以後還可以繼續再建。

李貴等一堆人都在那兒忙活著,董策沒有過去看,營房基本上已經完工了,現在在上門,上窗戶,打掃清理內裡,檢查土炕的結實程度等等。他相信自己在這件事兒上三令五申,是沒人敢於陽奉陰違的。盡心盡力去做,哪裡出什麼差錯的道理?到時候直接完工後檢查驗收就是了。

工坊,熱鬧依舊。

在整個磐石堡中,工坊的鐵匠和木匠們,算是地位相當高的一批人了,當然,是相對於普通百姓來說的。

他們能夠住在城裡,伙食比一般百姓要好得多,發的米麵都要多,而且時不時的還能發一些豬肉和鹹魚。而且他們的老婆孩子,也不用每日干活兒,只要在家裡收拾收拾,扯淡曬太陽就行了。

而且聽說提拔成了什麼勞什子一級工匠之後,每個月還發給餉銀——可是白花花的上乘銀子。而且升了一級工匠之後,還能再往上升,升的越高,每個月發的銀子就越多。天,咱們平民老百姓上哪兒尋摸這好事兒去?看他們整日不也就是打打鐵,鋸鋸木頭什麼的麼,也沒啥了不起的。

工坊現在是周伯在管的,因此董策這次去,是他陪同,並王通帶著董勇振和另外一個家丁做侍衛。經過這幾次很不錯的表現,現在董策對董勇振很是看重,往往都用他侍衛,真真算是第一打手。當然,白忠旗這個長隨是少不了的,說起來董策和他也有些日子沒見了,很是說了幾句話。

工坊的規模越來越大的,又往兩邊各自擴建了足足有三五丈,增加了好幾個工坊。後面的工坊家屬院也擴建了些。這片兒算是原來的城中儲存較為完好的,理當是一片不小的營房,都是石頭建造的,很是堅固,現在雖然殘破了許多,但根基還在,略一整修就可以居住。

董策的工坊班底,一開始是十六個,十一個鐵匠兩個泥水匠三個木匠,都是從寧魯堡招來的。

兩個泥水匠是混的最好的,西安堡往西那些墩臺城堡,他們多半都參與過,現在已經大用。整個磐石堡的設計都是他們全程參與,現在帶著人各種建造,已經屬於人上人,李貴等人都對他們很客氣的。

木匠們一開始的地位很尷尬,沒什麼活兒做,整日就是在那兒閒著,不少人背地裡都說他們是吃閒飯的。但是後來,磐石堡各種大修大建,到處都需要用到木頭,他們立刻變得非常忙碌起來,一部分跟著建築隊四處走,一部分則是留在工坊整日的做活,打造各種器具。

這一忙起來,閒話立刻就消失了。

後來還是李貴看木匠都不夠用了,建議董策招募,便又透過趙大會的關係招了七個人,現在湊夠了十個人。

至於鐵匠,則是一直都在招募的。董策說過話了,只要是趙大會把人送來,立刻照付銀錢。尤其是會打造火銃的鐵匠,價錢不是問題,哪怕是花大價錢從衛所軍中直接買出來的,也立刻給他把銀子補上。有一個算一個,銀錢之外,還有人情。

一個前途無量的年輕武將的人情,對趙大會這種略有些小勢力的商人來說,可是極其珍貴的,他自然是不遺餘力。又能來錢,又能賣人情,何樂而不為?再說了,磐石堡待遇好的訊息傳開之後,不少鐵匠都爭著搶著要來——董策聽了都有點兒心酸,能管全家吃飽飯就算是上好的待遇了,大明這世道啊!

最開始時候是十一個人,都打過兵器,其中有三人打過甲葉,一人打過火銃。後來,趙大會又送來了五個鐵匠,其中一個打過火銃,一個打過甲葉。董策為此,又掏出了二十兩銀子。之後陸陸續續,又來了十七個,直到三天前,還剛有一家子搬了進來,那一家子是祖傳的手藝。一大家子八口人,老爺子,倆兒子,十五歲的大孫子,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