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部分(2 / 4)

小說:崇禎七年 作者:千頃寒

,千萬莫要受潮生鏽了。將近六千斤,幾十麻袋的銅錢也是很佔地界兒的,足足有兩個兩個大房間才裝滿。

董策也不吝嗇,每個車伕都抓了一把銅錢兒算是賞錢,那幾個車伕根本沒想到還有這意外驚喜,感覺這董大官人真是個厚道人,千恩萬謝的走了。

董策隨便找了一袋子銅錢,抓了幾把裝在一個小布袋裡面。從庫房出來,他讓王通等人先回去,然後帶著紀長運去找張寒。

張寒的住處在城外,不過和其它的居住點都離得很遠。他的住處在洢水河之北,靠著一片挺陡峭的河岸,大約有一丈三四尺高。河岸下面是一個深坑,河水在這裡打著旋兒的流動著,很是湍急。周圍是一片面積很大的蘆葦蕩。

就在崖岸上面,張寒讓人蓋了三間茅草屋,也很簡單,甚至比一般百姓家的看上去還要寒酸一些。茅屋外面圍著籬笆,裡面還墾出一塊兒菜地來,不過現在菜地裡頭什麼都沒有,他還沒來得及種什麼冬天就到了。

董策問過他為何在此結廬而居,張寒的回答也很有趣——他說這裡風景好,是雅家。

初秋時分,橘紅色的煦暖陽光灑下來,緩緩流動的河水泛出一陣迷人的金色,迷人的金黃色鄉野,平和而安靜。蘆葦蕩中,野鳥紛飛,野鴨穿行,一陣風吹來,葦杆高低起伏,蘆花隨風飄蕩。確實是極美的景緻。

但是冬天,這兒靠著河,沒遮沒攔的,寒風呼嘯,就算在屋子裡,日子應該也是挺難捱的。因為張寒住在這兒,這一片蘆葦磚窯那些四處找軟材的人沒敢砍,王羽也特意把漁場選在了離這兒足有兩三里的下游。

%77%77%77%2e%64%75%30%30%2e%63%63/

斯時何時?戰亂之時! 三二二 日益壯大的工坊

董策來的時候,張寒正在屋裡寫字…

屋子裡雖然生了火,而且還是兩盆火,但牆都是漏風的,這裡還是凍得跟冰窖也似。張寒卻是端端正正的坐在桌前,端端正正的寫字。天很冷,但他的手很穩,絲毫沒有顫抖。寫出來的字,是顏體,已經很有幾分神韻了。不過董策覺得,理當是沒有自己的柳體寫得好的。

見董策進門,張寒很是詫異,趕緊起身,讓到一邊,一揖為禮:“大人蒞臨,蓬蓽生輝。有失遠迎,還請恕罪。”

“你這兒確實是蓬蓽,太簡陋了些。”董策四下裡看了看,吐了口氣:“在城中會建造不少房舍,給你留個院子?這地兒冬天實在是太冷,住的時間長了,怕是會傷了身子。”

“屬下多謝大人體諒。”張寒又是一揖,笑道:“只是此地雖然簡陋,卻是安靜,在下已經住的習慣了。實在是不想再換。”

董策伸手點點他:“早就料到你會這麼說,我也不勉強你。這樣吧,不搬也行,我知道,整修你也捨不得。那就找幾個人,把內裡給你裝飾一番,加些木材,擋風擋雨。何如?”

張寒不好再說什麼,趕緊謝過。

董策指了指身後的紀長運和宋黑郎,道:“這是紀長運紀大訥,那黑廝是他的長隨。大訥也是秀才出身,你們都是讀書人,當可親近一些。”

紀長運上前一步行禮道:“晚生見過前輩。”

雖然不知道紀長運什麼來頭,但既然是董策親自帶來的人,張寒也很是客氣,趕緊把他扶起來,笑道:“如此客氣作甚,有道是學不分先後,達者為師。咱們讀書人,論學問,不論年齡,說不定你還在我前頭呢。”

兩人好是一陣寒暄。

董策笑道:“從今日起,大訥要在咱們堡中當差,現在還沒個住處,便和你湊一湊如何?”

張寒一怔,欣然道:“如此甚好,我可與大訥抵足夜談。”

董策點點頭,哈哈一笑:“那就把他託付給你了。”

……

回到府中,紅袖和大丫二丫見老爺回來,自然優勢一番歡喜不提。

喘了口氣兒,歇息了半個時辰,董策便拎著那一袋子錢去了工坊。

出了府門,便能看到正對著的那一片工地。

這裡和董策上一次回來的時候相比,已經變了一個樣子。

地面被平整出來了,雖然不說是平整如鏡,但是大的坑坑窪窪已經不見了,都被填平或者是剷平,地面上只有一些小的崎嶇坷坷。在董策府前這片空地的左右兩邊,則是分別有兩列房子,左右一共四列。這四列房子,都是用磚瓦建造的,幾乎沒使用土坯,很是高大堅固,青磚青瓦,牆的下面兩尺是石頭打的圍子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