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絕大多數是一版一印。這點很重要,也是藏書人追求的目標,一版一印各方面的價值都高嘛!但是,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內,我對這一點並不看重,缺乏足夠認識。甚至有時因某種情況放棄一版一印,而換成其它版次。
1959年,見到羅興與王亦秋二位名家聯袂畫出套書《林海雪原》,我很高興,很快買到第一冊《奇襲*山》。轉年,即1960年,第二冊《三路分兵》與第三冊《深入虎穴》相繼問世,我也接著買到。忘記是書店進貨少還是賣得差不多了,反正我這兩本書的品相不如人意,儘管是新書,但不平整,有繩子勒過的痕跡,而且裁切得不規整,有點歪斜,看上去不舒服,擺在書櫃裡同其它書一比較,更是刺眼。我心裡裝著這件事,總想換掉這兩本書。我到書店,剩下的幾冊情況類似甚至更糟,只得暫時作罷。
過了幾個月,書店櫃檯裡又擺出《林海雪原》二、三冊,我拿過書看了看,原來是第二次印刷的。由於品相上佳,我當即掏錢買下了。有了品相好的新本,我就將那兩冊品相差的處理掉了。如今這部書的老版本,4冊是一版一印,唯有第二、三兩冊,是第一版第二次印刷。
這件事比較典型地說明,雖然那時我已藏書多年,而且書也上千冊,但腦子裡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收藏觀念,收藏意識淡薄。說穿了,收藏家這名銜與我無緣,那是別人封的。我自認,充其量不過一個攢小人書的而已。
14 搞“四清”
參加工作,就意味著有了收入,從此經濟獨立,再也不用依靠父母了。
有了收入,花錢自由得多,買書也更方便。雖然還做不到出一本買一本(其實也沒那個必要),但選擇空間更廣闊了,凡是自己喜歡的、看中的,都能夠請入賬下,收進櫃中。
畢業不久,1965年元旦剛過,我被抽調到京郊通縣去搞“四清”,鄭重的說法,就是擔任工作隊隊員,去開展農村社會主義教育運動。當時北京市委一些領導人和機關幹部,都在通縣蹲點,摸索和積累進行農村社教的經驗。我被分配到大稿村,那正是鄧拓同志蹲點的所在地。我和同一批分來的同志,主要負責文化宣傳工作,平時在村裡訪貧問苦,放幻燈、教唱歌等,到了集結時候,便根據蒐集到的真人真事,編寫文藝演唱節目,配合運動發展,進行小分隊排練演出。每月放假一次,月底回城休息四天。
初夏時節,某個星期日,我的女友到大稿村看望我。我請了假陪她到縣城轉轉,一起逛了商店,看了場電影,還在一家老字號飯館吃了京東名菜燒泥鰍。那天轉進書店,我一眼見到櫃檯裡擺著華三川先生繪畫的《白毛女》,翻了翻覺得繪畫精緻,簡直棒極了!於是當即買了下來。
和女友告別,目送她上了長途汽車離去,我才騎車返回村裡。當天晚上,其他工作隊員都入睡了,我湊在昏黃的燈光下,躺在被窩裡細細地讀著《白毛女》,那一頁一頁畫面,特別精彩,深深地吸引著我,華先生用他精湛的畫技,出色地塑造出楊白勞、喜兒、大春、黃世仁等正、反面人物形象。作品鄉土氣息濃郁,河北農村的環境景觀描繪得真實生動。無怪乎這部畫作後來在全國評獎中榮獲繪畫一等獎,它確實是畫家華三川在創作巔峰期的力作之一。
後來,我稍有空閒,便拿出《白毛女》翻閱。一次正在欣賞著,被工作隊隊長髮現,他奇怪我這麼大人怎麼還看小人書,便要了過去。他看了一眼封面,點點頭說:“白毛女,好書!寫階級壓迫,楊白勞死得多慘……”邊說邊開啟書看了幾頁。隊長對我看這本書很重視,曾在會上表揚我,還在我結束工作離隊前的鑑定材料中,簽署意見肯定我“立場堅定,愛憎分明”。沒想到這本《白毛女》,竟為我帶來意外嘉獎與收穫。
附帶說幾句,村裡的牆報,由我畫報頭和插圖,我選出楊白勞慘死的畫面,還有大春營救喜兒的畫面,用粉筆臨摹在牆報上,受到老鄉們好評,也得到工作隊讚揚。這本書被許多人借去傳看,後來我進縣城又買了一本自己儲存,那本舊的送給村裡一個喜歡文藝的小青年了。
關於《白毛女》,華三川先生除了畫過黑白稿之外,還為上海的少兒社畫過彩色稿。這兩種版本在“*”後被多次重印。24開本的彩色版,中國連環畫出版社和上海大可堂文化公司,都先後再版精印過,很受讀者歡迎。《白毛女》連環畫堪稱經典,是與華三川先生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分不開的。
《白毛女》的各種版本很多,解放初期曾達17種之多,黎魯先生撰文做過介紹。在“*”中,作為普及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