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部分(3 / 4)

了川中,鄒巡簡將留尚書的書去至府中遞過。胡鴻也回覆了王少卿的差使,就遞了舊茶馬朱景先謝帖,並書一封。王少卿遂問胡鴻這書內的詳細,胡鴻一一說了。王少卿留在心上,就分付胡鴻道:“你先去他家通此訊息,教母子收拾打疊停當了,來稟著我。我早晚乘便周置他起身就路便是。”胡鴻領旨,竟到張家見了福娘,備述身被差遣直到蘇州朱家作吊大夫人的事。福娘忙問:“朱公子及閤家安否?”胡鴻道:“公子已故了五六年了。”張福娘大哭一場,又問公子身後事體。胡鴻道:“公子無嗣,朱爺終日煩惱,偶然說起娘子這邊有了兒子,娘子教他讀書,苦守不嫁。朱爺不信,遂問得鄒巡簡之言相同,十分歡喜,有兩封書,託這邊留制使與王少卿,要他每設法護送著娘子與小官人到蘇州。我方才見過少卿了,少卿叫我先來通知你母子,早晚有便,就要請你們動身也。”張福娘前番要跟回蘇州,是他本心,因不得自由,只得強留在彼,又不肯嫁人,如此苦守。今見朱家要來接他,正是葉落歸根事務,心下豈不自喜?一面謝了胡鴻報信,一面對兒子說了,打點東歸,只看王少卿發付。王少卿因會著留制使,同提起朱景先託致遺孫之事,一齊道:“這裡完全人家骨肉的美事,我輩當力任之。”適有蜀中進士馮震武要到臨安,有舟東下,其路必經蘇州。且舟中寬敞,儘可附人。王少卿知得,報與留制使,各發柬與馮進士說了,如此兩位大頭腦去說那些小附舟之事,你道敢不依從麼?馮進士分付了船戶,將好艙口分別得內外的,收拾潔淨,專等朱家家小下船。留制使與王少卿各贈路費茶果銀兩,即著鄒巡簡。胡鴻兩人齎發張福娘母子動身,復著胡鴻防送到蘇州。張福娘隨別了自家家裡,同了八歲兒子寄兒,上在馮進士船上。馮進士曉得是縉紳家屬,又是制使、茶馬使所託,加意照管,自不必說。一路進發,尚未得到。

這邊朱景先家裡,日日盼望訊息,真同大旱望雨。一日,遇著朝廷南郊禮成,大貴恩典,侍從官員當蔭一子,無子即孫。朱景先待報在子孫來,目前實是沒有,待說沒有來,已著人四川勾當去了。雖是未到,不是無指望的。難道虛了恩典不成?心裡計較道:“寧可先報了名字去,他日可把人來補蔭。”主意已定,只要取下一個名字就好填了。想一想道:“還是取一個甚麼名字好?”

有恩須憑子和孫,爭奈庭前未有人!

萬里已迎遺腹孽,先將名諱報金門。

朱景先輾轉了一夜,未得佳名。次早心下猛然道:“蜀中張氏之子,果收拾回來,此乃數年絕望之後從天降下來的,豈非天錫?《詩》雲:”天錫公純嘏。‘取名天錫,既含蓄天幸得來的意思,又覺字義古雅,甚妙,甚妙!“遂把”有孫朱天錫“填在冊子上,報到儀部去了,準了恩蔭,只等蜀中人來頂補。”

不多幾時,忽然胡鴻復來叫見,將了留尚書、王少卿兩封回書來稟道:“事已停當,兩位爺給發盤纏,張小娘子與公子多在馮進士船上附來,已到河下了。”朱景先大喜,正要著人出迎,只見馮進士先將帖來進拜。景先接見馮進士,訴出留。王二大人相托,順帶令孫母子在船上來,幸得安穩,已到府前說話。朱景先稱謝不盡,答拜了馮進士,就接取張福娘母子上來。張福娘領了兒子寄兒,見了翁姑與範氏大娘,感起了舊事,全家哭做了一團。又教寄兒逐位拜見過,又閤家歡喜。朱景先問張福娘道:“孫兒可叫得甚麼名字?”福娘道:“乳名叫得寄兒,兩年之前,送入學堂從師,那先生取名天錫。”朱景先大驚道:“我因儀部索取恩蔭之名,你每未來到,想了一夜,才取這兩個字,預先填在冊子上送去。豈知你每萬里之外,兩年之前,已取下這兩個字作名了?可見天數有定若此,真為奇怪之事!”閤家嘆異。那朱景先忽然得孫,直在四川去認將來,已此是新聞了。又兩處取名,適然相同,走進門來,只消補蔭,更為可駭。傳將開去,遂為奇談。後來朱天錫襲了恩蔭,官位大顯,張福娘亦受封章。這是他守貞教子之報。有詩為證:

娶妾先妻亦偶然,豈知棄妾更心堅?

歸來萬里由前定,善念陰中必保全!

卷三十三 楊抽馬甘請杖 富家郎浪受驚

敕使南來坐畫船,袈裟猶帶御爐煙。

無端撞著曹公相,二十皮鞭了宿緣。

這四句詩乃是國朝永樂年間少師姚廣孝所作。這個少師乃是僧家出身,法名道衍,本貫蘇州人氏。他雖是個出家人,廣有法術,兼習兵機,乃元朝劉秉忠之流。大祖分封諸王,各選一高僧伴送之國。道衍私下對燕王說道:“殿下討得臣去作伴,臣當送一頂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