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部分(3 / 4)

是政治手段,對“淨化心靈”毫無作用。

想當年我上初中時,為保證不請家長,經常要寫檢討,其實寫這東西無所謂,反正是避重就輕,習慣成自然,但問題在於,總有那麼幾個缺心眼的仁兄逼你在全班公開朗誦,自己罵自己,實在不太好受。

而皇帝的“罪己詔”最讓人難受的也就在此,不但要寫自己的罪過,還要把它製成公文,在天下人面前公開散發,實在太過丟人。

萬曆兄畢竟還是臉皮薄,磕完頭流完淚,突然又反悔了,像大姑娘上轎一樣,扭扭捏捏就是不肯動筆,關鍵時刻,一位好心人出現了

“我來寫!”

無私志願者,張居正。

第642章

第652章

而在抗日戰爭開始前,其工作更是無以倫比,所有中國少將以上的軍官,他們都有細緻的檔案留存,其個人特點、作戰方式甚至生活習慣都一清二楚,更為可怕的是,他們繪製的中國地圖,比中國人自己繪製的還要準確,連一個山丘,一口井都標得極為清晰。當年閻錫山的部隊伏擊日軍後,既不抓俘虜,也不扛彈藥,第一要務就是開始找日軍軍用地圖——拿回去自己用。

而一貫小心謹慎的豐臣秀吉之所以如此自信,是因為他想不自信都不行:

當時的日本,剛剛實現和平統一,在此之前,國內已經打了一百多年的仗,用今天的話說,打仗已經成了一種生活時尚,有些武士家吃飯的時候,一手拿筷子,另一隻手都握著刀,只要外面招呼一聲,立馬就抄傢伙出去砍人。

而且這幫人打仗極其勇敢,每次作戰都要爭先鋒(首先發起衝鋒者),還經常為此發生糾紛,沒有當上先鋒憤然自殺的,也不在少數。

總而言之,這是一幫亡命之徒。

相信出乎很多人的意料,當時的日本,軍隊裝備已經十分先進,為了打贏對手,他們紛紛進口先進武器,大刀長矛之類的玩意已不吃香了,大名們紛紛長槍換鳥槍,鳥槍換大炮,加上還有汪直這類的軍火販子一個勁地往日本倒騰武器,到戰國末期,日本已擁有了大規模的火槍部隊。

在戰術方面,日軍也有相當的進步,公元1575年,織田信長在長筱發起了一場決定性的戰役。對手是號稱戰國第一諸侯武田信玄的兒子武田勝賴,其部隊以騎兵為主,使用孫子兵法四如真言“風林火山”為軍旗,戰鬥力極為強勁,在騎兵對決無法取勝的情況下,織田信長冥思苦想,創造性地發明了三線戰術(日語:三段擊)

關於這一戰術,之前已經介紹過了,由於火槍部隊射程有限,且裝彈藥需要時間,故將部隊分為三線,一線開槍,二三線裝子彈,形成持續火力,對騎兵有較大殺傷力。

雖說早在兩百多年前,明軍開國將領沐英就曾首創這一戰術,但至少在日本,織田縣長還是有專利權的,而且和後來使用同一戰術的普魯士腓特烈二世相比,他也還早了一百多年。

整體看來,日軍的戰鬥力、軍事裝備、戰術水平已經達到了一個相當高的程度,高到豐臣秀吉足以為之而自豪。

相對而言,日本的對手就有點疲軟了。

第672章

但沈惟敬卻不這麼想,作為一個混混,他沒有多少愛國情懷。同理,他也不做賠本生意,之所以如此自信,是因為在他的身上,有著大混混的另一個特性——隨機應變,能屈能伸。

而關於這一點,還有個生動的範例。

曾盤踞山東多年的著名軍閥張宗昌,就有著同樣的特性。這位仁兄俗稱“三不知”(不知兵有多少,不知錢有多少,不知老婆有多少),當年由混混起家,後來混到了土匪張作霖的手下,變成了大混混。

有一次,張作霖派手下第一悍將郭松齡去張宗昌那裡整頓軍隊,這位郭兄不但是張大帥的心腹,而且還到外國喝過洋墨水,啃過黃油麵包,一向瞧不起大混混張宗昌,總想找個機會收拾他,結果一到地方,不知張混混那根筋不對,應對不利,竟然得罪了郭松齡。

這下就不用客氣了,郭大哥雖然是個留學生,罵人的本事倒也沒丟,手指著張大混混,張口就來:X你娘!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軍閥應該是脾氣暴躁,殺人不眨眼,遇此侮辱,自當拍案而起,拔劍四顧。

然而關鍵時刻,張宗昌卻體現出了一個大混混應有的素質,他當即回答道:

你X俺娘,你就是俺爹了!

說完還給郭松齡跪了下來,我記得,他比郭兄至少大一輪。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