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說來,當官能混到張居正這個份上,也就算夠本了。
高拱走了,內閣裡只剩下他一個人,但凡有什麼事情,都由他批示處理意見,批完後,去找死黨馮保批紅、蓋章。他想怎麼辦,就怎麼辦。
而皇帝同志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這位仁兄剛十歲,能看懂連環畫就算不錯了,加上皇帝他媽對他還挺曖昧,孤兒寡母全指望他,朝中大臣也被他治得服服帖帖,一句話,從高拱走的那一刻起,大明王朝的皇帝就改姓張了。
而現在,張皇帝打算幹一件朱皇帝幹不了的事情。
第600章
在明朝,大臣和皇帝之間從來說不上有什麼感情,你幫我打工,我給你俸祿,算是僱傭關係,但老師和學生就不同了,江湖險惡,混飯吃不容易,我錄取了你,你就要識相,要拜碼頭,將來才能混得下去。
所以一直以來,無數“正義人士”罵遍了上級權貴,也從不朝老師開刀。因為就算你罵皇帝,說到底,不過是個消遣問題,要罵老師,那可就是飯碗問題了。
張居正這回算是徹底沒面子了,其實罵的內容並不重要,連你的學生都罵你,你還有臉混下去?
於是張居正提出了辭職,當然,是假辭職。
張居正一說要走,皇帝那裡就炸了鍋,孤兒寡母全靠張先生了,你走了老朱家可怎麼辦?
之後的事情就是走程式了,劉臺的奏摺被駁回,免去官職,還要打一百棍充軍。
這時張居正站了出來,他說不要打了,免了他的官,讓他做老百姓就好。
大家聽了張先生的話,都很感動,說張先生真是一個好人。
張先生確實是一個好人,因為現仇現報實在太沒風度,秋後算賬才是有素質的表現。
劉臺安心回家了,事情都完了,做老百姓未必不好,然而五年後的一天,一群人突然來到他家,把他帶走,因為前任遼東巡撫,現任財政部長(戶部尚書)張學顏經過五年的偵查,終於發現了他當年的貪汙證據,為實現正義,特將其逮捕歸案,並依法充軍。
張居正的做事風格大體如此,很藝術,確實很藝術。
而張先生幹掉的最後一個有分量的對手,是他當年的盟友。
萬曆七年(1579),張居正下令,關閉天下書院,共計六十四處。
這是一個策劃已久的計劃的開端。
從當政的那天起,張居正就認定了一個理念——上天下地,唯我獨尊,具體說來,是但凡敢擋路的,不服氣的,提意見的,都要統統地幹掉。
折騰幾年之後,皇帝聽話了,大臣也老實了,就在張居正以為大功告成之際,一個新的敵人卻又出現在他的眼前。
這個敵人不同於以往,因為它不是一個人,甚至於不能算是人,而是一個極為特別的團體勢力,它的名字叫做書院。
第622章
等他到地方的時候,才知道事情大了,李太后壓根不跟他說話,一見面就讓他跪,然後開始歷數他的罪惡,萬曆也不辯解,眼淚一直嘩嘩地,不斷表示一定改過自新,絕不再犯。
好了,到目前為止,事情還不算太壞,人也罵了,錯也認了,就這麼收場吧。
然而李太后不肯干休,她拿出了一本書,翻到了其中一篇,交給了萬曆。
這似乎是個微不足道的舉動,但事實上,張居正先生的悲慘結局正是源自於此。
當萬曆翻開那本書時,頓時如五雷轟頂,因為那本書叫《漢書》,而開啟的那一篇,是《霍光傳》。
霍光,是漢代人物,有個異母兄弟是名人,叫霍去病。但在歷史上他比這位名人還有名,幹過許多大事,就不多說了,其中最大的一件事情,就是廢過皇帝。
廢了誰,怎麼廢的,前因後果那都是漢代問題,這裡不多講,但此時,此地,此景,讀霍光先生的傳記,萬曆很明白其中的涵義:如果不聽話,就廢了你!
而更深一層的含義是:雖然你是皇帝,但在你的身邊,也有一個可以廢掉你的霍光。
萬曆十分清楚,這位明代的霍光到底是誰。
生死關頭,萬曆兄表現了極強的求生慾望,他當即磕頭道歉,希望得到原諒,並表示永不再犯。
畢竟是自己的兒子,看到懲罰已見成效,李太后收回了威脅,但提出了一個條件:皇帝大人既然犯錯,必須寫出檢討。
所謂皇帝的檢討,有個專用術語,叫“罪己詔”,我記得後來的崇禎也曾寫過,但這玩意通常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