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出欲立他為嗣的意願——有可能是真這麼想,有可能是失去的最覺寶貴,也有可能是激勵幾個尚且在世的兒子——所以後人就會聯想啦,倘若曹衝不死,繼承了曹操的事業。曹魏有沒有機會一統三國。定鼎天下呢?司馬家還沒有冒頭的機會呢?
對此是勳是頗不以為然的。歷史不容假設,時流也不會因為個人的才能和努力而做過多偏轉。自己出盡法寶,躉出無數只有後世才能想到的方法來扶持庶族,亦未能徹底削弱世家勢力,則哪怕曹衝再聰明,並且不死而得繼曹操之位,他就真能夠抑壓得住世家大族的代表司馬氏嗎?
再說了,“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例子比比皆是,比方而言,東吳就有個跟曹衝非常相象的孫亮……
但即便不認為曹衝必然一直聰明到老,不認為他可能扭轉歷史趨勢,是勳原本對這個曹小象還是頗有好感的。一則是受後世人們的猜想、寄望所影響,二則麼,聰明孩子誰都愛啊,再加上在這條時間線上,曹衝對自己相當恭敬,是勳又怎麼可能討厭他呢?
然而隨著接觸的頻繁。以及時光的流逝,他如今對曹衝卻儘量敬而遠之了。他認識到以自己目前的身份和地位。曹氏諸子都會恭敬相待,豈獨曹衝為然?曹衝逐漸長成,所表現出來的濃厚野心和機心,使是勳懷疑他對自己究竟有幾分純出親眷之愛和長輩之敬,還是完全功利使然。
當知道一個小孩子之所以親近你,不是因為你是他長輩,也不是因為你比較有本事,而純粹認為你對他有用,你還會再喜歡這個小孩子嗎?
所以就目前而言,曹衝必須得要往後排了。
再說曹丕,這人偽裝了半輩子的孝子忠臣,等曹操一死立刻原形畢露。曹丕的缺點一是忌刻,囚兄弟、殺其黨羽,還特意耍弄于禁、王忠輩——說白了,這傢伙心眼兒太小,不能容人。缺點之二,就是奢侈,篡位後即大修宮室,靡費國帑;缺點之三是缺乏戰略眼光,打仗也二把刀,倘若換了曹操還在,夷陵那麼好的機會,早就趁機把東吳給滅啦,然後即可圖蜀,曹丕生把好機會給浪費了,旋即又逼反了孫權。
當然曹子桓也有長處,他詩文之才不在兄弟曹植之下。是勳一直覺得,曹植之所以文名在乃兄之上,一是“詩窮而後工”,他足夠倒黴,足夠懊糟,所以才能將一腔熱血都寄託於筆墨之間——曹丕早年佳作不斷,得意洋洋當上天子以後,文才就自然萎縮了;二也是因為曹植足夠倒黴,足夠懊糟,所以後人才給加了點兒同情分。
而在政治方面,首先爭嗣成功,便可見得曹丕比曹植要強。他當國之後,整頓朝綱、輕傜薄賦,也是做出了不俗的成績的。雖說他在位期間頒佈九品中正制,使得世家坐大,最終司馬篡位,那源出原本歷史發展的潮流和古人無可避免的歷史侷限性,乃不必苛責之也。
簡單來說,倘若曹操文武兩道都能打一百分的話,則曹丕文事可打七十分,武事剛剛及格,若處太平之世,不難為守成之主。當然啦,他在位僅僅七年,要是再多活兩年,會不會倒行逆施,那就誰都說不準啦。
曹彰純一武夫,在政治上並沒有什麼建樹,暫且不論。至於曹植,那就是一個才能尚可,性情可厭的傢伙,堪為文宗,不足繼大統做政治家也。在原本的歷史上,曹操之所以最終確定曹丕為嗣,也正是因為曹植扶不起來,多次試驗,曹子建紙上談兵無人可及,真做起事兒來卻往往掉鏈子。其後曹丕不用他,固然出於忌刻之心,曹叡也不用他,則證明此人真無可大用者也。
目前曹家就這幾個兒子有問鼎之力,餘皆不足論。是勳原本是寄望於曹昂的,即便在曹昂顯露出他在“大義”方面的迂腐和在政治方面的天真以後,仍然覺得可以隨性格的成熟和時局的變遷加以改變。他之所以沒有明著站出來支援曹昂,一是曹子修天然而居儲位,自己沒必要上趕著貼上去;二是尚且猶疑,過於迂腐的君主可不好伺候啊,我還是再等等看吧。
可是曹昂竟然迷上了釋道,這可真把是勳給驚著了,此子在自己心目中的地位瞬間就跌落了好幾個檔次。旁人還未必能夠理解佞佛之害,具有此後近兩千年曆史教訓的是勳卻再清楚不過了,尤其曹昂還打算剃髮出家——即便只是賭氣——不能不使是勳聯想到蕭衍那老匹夫……
自勸說緯氓和尚以後,匆匆數月,是勳一直在琢磨著,確實是該換馬啦。所以沒向旁人尤其是曹操表露出這一點來,僅僅因為他還沒有想好換哪匹馬為佳。自己不喜歡曹衝,但目前曹衝確實受寵,替代曹昂的可能性最大;丕、彰、植三子中他比較看好曹丕,但曹丕卻與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