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了個推選試行章程,眾人就坐以後,他學著朱慈炅的樣子,緩緩掃視了一圈,然後,咳嗽了一下,朗聲道:”這次召集大家來開會,是為了推選外務部尚書,按皇上的意思,外務部將負責接待各國使節,發展對外關係,處理對外事務,保護在外的大明百姓等事項,各位有什麼合適的人選,都可以提出來,我就不嗦了,現在從禮部開始宣讀候選人履歷,徐大人,請。“
徐光啟聞言,也不含糊,他直接從懷裡掏出一張公文紙,朗聲念道:”我提名南居益出任外務部尚書,候選人南居益,陝西渭南人,現年六十二歲,萬曆二十九年進士,歷任刑部主事、右副僉都御史、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左右布政使、戶部右侍郎,後因閹黨當道,辭職歸隱,崇正八年復出,出任東南總督至今。居益少厲操行,文武皆備,天啟二年曾以右副僉都御史巡撫福建,大敗荷蘭入侵者於澎湖,自出任東南總督以來堅守東南防線,訓練水師,製造福船,發展經濟都做的有聲有色,曾多次受到皇上的嘉許,現大明海域以擴充套件至南亞波斯一線,東南海域不再有入侵威脅,皇上有意召回東南總督,竊以為,居益曾與洋人交鋒,且戰而勝之,在洋人中頗具威望,正適合擔當外務部尚書一職,以彰顯我大明之國威。“
他這一通介紹,在座的各部尚書都有點心裡打鼓了,南居益的聲望的確夠高,出任外務部尚書一點都不為過,這一開場就來這麼一位,誰人能與之爭鋒呢?
究竟外務部尚書花落誰家,且看下回分解。
第十七卷 第三十六章 科舉擴編
南居益一出,後面各部尚書推薦的人選就有點相形失色了,大明這幾年雖然擴張的厲害,但真正和洋人打過交道的三品以上文官並不是很多,因為很多時候大明都是用拳頭在跟洋人交涉,要是找洋人打過仗的三品以上武將那隨便一拉就能拉來一大堆,但文官卻找不出幾個來。
最後,透過舉手表決,南居益以十三票全票當選為新任外務部尚書,接下來,只要報請皇上批示,發出聖旨,他就可以走馬上任了。
朱由檢對此事還是很上心的,因為這是他第一次主持朝廷大員的推選,他自然想有個完美的結果,會議一結束,他便直奔乾清宮,向皇上請旨去了。
這如果是別人當選朱慈炅肯定要讓東廠和錦衣衛去查一下,他可不想第一次放權讓內閣推選朝廷大員就選出個庸官、昏官甚至是貪官,但是南居益就不用查了,徐光啟說的很對,他的確很欣賞南居益,對於南居益在東南的表現,他是相當滿意的,提拔他當外務部尚書自然是一點問題都沒有。
就這樣內閣推選的新任外務部尚書南居益很快就獲得了皇上的恩准,當天上午皇上便下旨,調原東南總督南居益進京擔任外務部尚書。
這三個新衙門的尚書人選是確定了,但一個衙門不能光有尚書啊,特別是像這種負責日常事務的大衙門,下面左右侍郎、郎中、員外郎等等官吏起碼要十來個,還有負責具體事務的主事那更需要幾十個,一個大衙門上百個官員那是很正常的,就這還是大明沒有擴張以前的配置。
現在的大明,疆域面積擴大了三倍還不止,行省也已經差不多是原來的三倍了,接下來再打下西伯利亞,行省數量甚至要超過原來的四倍,也就是說,各大衙門起碼得配上兩三百人才堪堪夠用,不但是新衙門,舊衙門也得擴編,上次成立商務部和教育部的時候各衙門官員已經擴充了差不多一倍,到現在,貌似又有點不夠了。
這樣算下來,需求的人數就有點恐怖了,光是新成立的三個衙門就需要六七百人,原來的八個大衙門同樣需要擴充六七百人,加起來就是一千多人!
一千多人貌似不多,因為大明現在的人口一億都不止了,但問題是這一千多人都必須有功名啊,而且一般的秀才還不行,最少得是舉人,要按以前的規矩,舉人都很難當京官,各部主事一般都是進士出身,更別說員外郎、郎中和侍郎了。
這下可把朱由檢和楊嗣昌給愁壞了,朱由檢那裡還好點,因為他只負責五品以上的大員,而一個衙門也就兩個侍郎、四個郎中、四個員外郎是五品以上的,老衙門這些都有,新衙門加起來也就三十個,問題還不是很大,只是開會推選比較耗時間而已。
楊嗣昌可就不一樣了,他這裡可是紮紮實實需要選拔一千多個京官,而且最起碼得有舉人的功名,他上哪裡找這麼多舉人和進士去啊!
為什麼說他找不到這麼多舉人和進士呢,根據大明朝科舉的錄取率稍微算一下就能知道了。
按慣例,大明朝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