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二十二點二畝左右。
看似不多,但對比隋最強盛時,人均九畝耕地,其實已經翻了兩倍多。
而大華如今的農業生產技術大大提高,從事農業的人口大大減少,因此實際上,農夫們擁有的耕地數量還要增加不少。
一家擁地百畝,算是非常尋常的自耕農。
擁有一百畝地,田稅和丁稅加一起也不過一千五百文錢,除此之外,別無他賦。
農民們其它的開支則是種子、肥料,還有耕種折舊,牛馬使用等開支。相對來說,哪怕糧食賣的最便宜,只要不遇災,這一年都能有不少存餘。
對於百姓來說,永不加賦,真是一劑最讓他們放心的良藥。
總田賦和總丁稅一直固定為三千萬貫,但大華不斷開疆拓土,耕地面積不斷增加,平攤下來的賦就一直在不斷的降低。
這是一個非常直觀的開拓紅利,哪怕不移民去邊疆,百姓也能得到非常直觀的好處收益。
對百姓來說,還有一個最大的福利是攤丁入畝,丁額固定。
過去丁稅佔大頭,一家有幾個丁就得承擔幾個丁稅和丁役。有的時候,役甚至比稅更負擔重。
在擁有的耕地面積不變的情況下,家裡人丁越多,則負擔越重。
百姓無法承擔這種壓力之後,就會自然則然的少生,甚至生了也會溺嬰棄嬰,甚至送孩子去出家,及至賣兒賣女為奴。
那些出家的,賣為奴的,過去實際上根本就不能算是國家子民,對國家毫無益處。
國家的人口達到一定程度就漲不動了,根本原因還是土地不足,負擔太重,於是百姓自己調節了人口增長。
而現在,一個永不加賦,讓百姓的田賦大大減輕,甚至可以說,純田賦來說,甚至不及過去十分之一,甚至二十分之一。
而一個攤丁入畝,不需要再承擔免費勞役,更是大大的減輕了百姓負擔,解放了生產力。
生產技術提高,糧食產量大增。
朝廷對外開疆拓土,移民實邊,耕地面積在不斷的增加,於是每畝田賦進一步的降低了。
百姓的負擔更輕了,他們都能擁有足夠耕種的田地,可以養家,甚至供養更多的孩子。
甚至醫療技術的提高,以及醫療投入的增加,百姓手裡更富裕,如牛痘接種技術,如鄉鎮醫院的設立,鄉村診所的推廣扶持,都讓百姓的壽命延長,新生兒夭折率大大降低。
這個時代的百姓,算是遇上了最好的時代。
有不下兩千萬的奴隸在為他們墊腳,讓他們成為幸福的自耕農,可以多生多育,可以生的起,也養的起。
每人個都在享受著這個時代的紅利。
耕地、田賦,甚至是醫療和教育等基礎的投入。
朝廷鼓勵人口增長,但若沒有一定的基礎條件,就算有政策鼓勵,也是空的。進行能夠讓百姓早婚早育,但百姓若養不起,生的多了也會直接拋棄溺死。甚至百姓貧窮,孩子病了也無錢醫治,一樣容易早夭。
歷史上,滿清人口爆炸,正是源於永不加賦,尤其是攤丁入畝。
攤丁入畝,徹底的放開了人口增長的閘門。
家庭人丁增長,不再是負擔,而是一個幫助。
如今就算生再多也不怕,雖然中原地區已經不再分田均地了,但兒子長大後,可以把家裡田產傳給嫡長子,然後讓其它兒子或去經商打工,或者去邊疆移民屯墾。
到了邊疆,一樣能分到田地,努力之下也能建立一個家族。
就算去做工人,去經商,以如今的環境,也會很有發展前途。
生的多,不用愁負擔重稅賦重,也不用愁將來孩子分家,把本就不多的幾畝地給分的越少,不擔心孩子們將來無法生活。
正月裡皇帝的新詔令一下,繼續重申永不加賦,重申攤丁入畝,讓百姓們都無不感恩。
而隨著這道詔令下達的,還有朝廷的男十五女十四為結婚年齡,晚婚兩年則將由官媒匹配的詔令。
朝廷鼓勵大家多生育,在對晚婚處罰的同時,也對多生的夫婦進行一定的獎勵。
甚至出臺了每生一個孩子,官府就給予一筆補貼款。
孩子接牛痘免費,六年免費義務教育等等條件。
多生孩子朝廷居然還給賞錢。
這可真是破天荒的事情。
另一方面,朝廷也鼓勵鰥夫寡婦再娶再嫁。
“好政策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