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那他們這些大名,還有他們後面的守護大名,哪個不應當得到更好的待遇?
“這旅長上面是什麼?”有大名問。
“聽說是師長來的,好像還有軍長,還有集團軍司令,南北衙大帥什麼的。”肥後國的一位大名說道。
“旅長能統兵五千,那師長能統兵多少?”
“好像是一萬五還是兩萬來著。”
“這麼多?”那位大名驚歎。
兩萬兵,上次整個倭國六十餘國大小豪族們一起出兵,才湊了十萬人馬。平均一國出兵兩千不到,如肥前國,下面還有十一個分郡,一個分郡出兵不到二百。
雖說上次出的兵並不是各國各郡所有的兵力了,但倭國很少常備兵,都是些農民,遇戰時徵召。平時,各家有點護衛而已。
按倭國的傳統,除了奴隸,所有的壯丁都有責任和義務成為被募兵的物件。然後這些士兵卻必須自己補給和養活自己,這有些類似於府兵,又不完全相似。
這更是一種沉重的兵役,這些主要由農民組成計程車兵,在倭國統稱為防人。防人不是常備軍,很不正規性,是一個很沉重的負擔,農民只能通繳納重稅來免除兵役。
打仗就得徵召農民,必然會影響生產,所以很多時候,倭人的戰爭,規模都較小,時間也較短,也是因為這些原因。
兩萬個士兵,哪怕就是對於一個守護大名來說,也是一個他們無法募集到的兵員數字。就算士兵能夠自帶補給,可大名也得承擔不少。徵召兩萬個兵,不但領地裡的生產可能耽誤,更會把他們直接給拖垮。
“這要是一個軍,那得多少人?師都兩萬人了,軍不得五六萬,那一個集團軍不得十幾萬,南北衙一個衙多少,幾十萬?”
“大華帝國有南北衙和海軍衙門,三衙一共有兵六十萬,常備軍。”
一名大華軍官笑著過來,站在那裡對那些大驚小怪的大名們道。
“南衙十六衛,北衙十軍,每軍兩萬,海軍八萬。皇協軍的編制與大華兵馬編制略有不同,現在皇協軍只有一個旅番號,編制五千人,下轄三團九營。”
聽說皇協軍居然只有一個旅,這些大名們倒是意外了一下,還有點失望。還以為都能當個旅長師長甚至軍長什麼的。
“這位將軍是?”
“自我介紹一下,在下劉仁軌。”
“劉仁軌?對馬海戰劉仁軌,一戰殲滅我大和五萬艦隊的那個劉仁軌?”
“海神劉仁軌!”
一陣陣驚呼之聲響起。
劉仁軌的大名,可是太響亮了。因為對馬海一戰,倭人甚至都給劉仁軌封神了,直接稱他為海神。
這稱呼,喊的劉仁軌都有些不太好意思了。雖然對馬海戰看起來戰績驕人,但在軍界,其實大家沒怎麼把這場海戰當回事,因為換誰來打這一仗,也都能取得這樣的成績。
十八條一二級的戰列艦,誰來誰贏。
“久仰,久仰!”
“今日能得見海神真人,真是太激動了。”
一群大名見到劉仁軌,跟見到偶像一樣激動,圍在他四周問這問那,就差上前問簽名了。
劉仁軌本來還以為倭國大名們聽說他名字後,會對他怒目相視呢,誰知道,居然還這麼崇拜。
真賤,太賤了,簡直就是賤到家了。
怪不得都說倭人有受虐傾向,還真是如此,把他們打的那麼慘,結果一個個還就服他。
“諸位,劉某奉皇太子之令,代表太子殿下,前來會見諸位,聽聽諸位給九州守護大名的想法。”
“皇太子殿下不見我等嗎?”
“就是啊,我等千里迢迢從各國趕來,皇太子殿下不見我等嗎?”
劉仁軌呵呵。
皇太子此前見松浦清秀,不過是千金買馬骨,並不是說馬骨就真的能值千金。就他們,不過是各郡大名,說好聽點,是大名,說的難聽點,不也就是個縣令嘛。
堂堂皇太子,豈是你們想見就能見的。
若是九州守護大名一起前來,說不定還就一起接見下。現在就來幾個分郡大名,皇太子才不會自降身份見他們。
“太子殿下還有公務在身,諸位有什麼話要說的,可以對某說,某可以回頭轉告太子殿下。”
一群人還想嗦。
劉仁軌咳嗽一聲,目光一掃。
刀鋒般的目光掃過,一群大名都老實的閉了嘴。
“一個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