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其實已經知道自己根本沒有半點勝算了。
此前退往長崎,更多的還是對大華人不信任,怕一投降,到時生殺予奪都任由大華,沒有保障。
現在看到松浦清秀這個老賊,第一個投降,居然還得了這麼好的待遇,他真是心動了。
松浦家也就一座唐津比較值錢一點,可唐津已經被大華佔了,他的歸降,大華依然如此厚待,可見大華這次還真是很有誠意的。
“我想去唐津走一趟,只是還有點猶豫。”
龍造寺信隆道。
在他的下面,是少貳尚冬、大內義隆、代千葉晴信三位家臣。這三人都是一郡小名主,過去更都曾經是肥前守護,不過在以往的權力爭奪中敗下陣來,最終肥前由龍造寺家族掌握,而少貳氏、大內氏、代千葉氏三個家族則成為了分郡小名主,成了龍造寺家的家臣。
信隆想降,但又擔心得不到保障。
“我希望你們三位代我前往唐津拜見大華太子,轉達我對大華的忠心,同時,也希望能得到大華太子的保證。”
三人都很意外,信隆不敢去,卻讓他們三個去。
可信隆發話,三人又不得不去,最後只好面面相覷一番後點頭應下。
信隆的條件倒也簡單,他願意歸降大華,但希望得到比松浦清秀更好的待遇。松浦清秀不過是他的家臣,松浦清秀都能當上旅長,那他肯定得比松浦清秀的待遇更好。
第1490章 我想你有些自作多情了
事實證明,強者為尊。
在大華展現出來的強大戰力前,九州的守護大名們並沒有什麼堅貞不屈的想法。當松浦清秀搶先到唐津請降之後,龍造寺信隆等其它大名都不甘落後,雖然還有點顧忌,沒有親自前往唐津,但也都紛紛派出了自己的家臣前來。
唐津,太子行轅外。
九州各國前來的使者們見了面,都紛紛打著招呼,過去都在一個島上。倭國是個島國,相對更封閉一些。
各島上的豪族基本上是世代統治,雖然也有權力更迭,但變來變去都是那和一些家族。
“透露一下,你們筑後國這是要降嗎?”
“難道你們肥前國不打算投降?”
“彼此彼此。”
代表大名們來的都是些名主,其實這些人也算是大名。雖然說倭國現在頒佈了班田制,但在此前,實行的還是莊園制度。貴族和地主佔據土地,在表面上這些土地是倭國朝廷所有,他們只是代理經營,在倭任書上署名,成為名田。
名田的主人就是名主,有小名主和大名主。小名主就是小地主和富裕自耕農。而大名主,則是貴族和地方豪強。
在令制國創立後,天皇還授封地方上勢力最大的大名主為守護職。
正如肥前國的守護就是大名主龍造寺信隆,但肥前國的大名並不止龍造寺信隆,松浦清秀,其實也算是大名主,大內氏等也都是肥前大名主,只不過他們沒有守護職,因此名義上肥前國是由守護大名龍造寺信隆,代替朝廷管理。
但正如倭國朝廷無法有效的控制這些守護大名一樣,這些守護大名也一樣無法有效的控制自己的國內領地。
在各國下面,還有各個分郡,由大豪族控制著,這些大名,只是名義上聽指揮,牽頭在內政、軍事、治安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獨立性。
甚至就算是這些分郡的名主,也一樣並不完全控制著自己的分郡地盤,他們地盤內,也一樣還有許多小豪族。
整個倭國,就是由天皇皇室、朝廷、公卿,以及下面的各國守護大名,還有分郡的大名,以及地方上大大小小的豪族們控制著。
這是一種相當鬆散的上下級關係,甚至各國之間,各郡之間,各家族之間經常交戰都是常事。
只不過有的時候,相互妥協,能夠維持著一個平衡。
前來的各國大名們,其實也不完全是代表著守護大名來的,他們也有自己的利益訴求,在倭國朝廷無力抵抗大華時,他們也開始為自己的家族尋找出路。
最好的出路,當然還是降華。
一群大名相互交換著看法,商議著該向大華提出什麼樣的條件。
說的最多的,還是羨慕松浦清秀,這個老賊,行動最快,佔了個大便宜。在九州所有大名之中,松清家族的地盤不算最大的,實力也不是最強的,但卻就因為下手早,倒讓他撈到極好的待遇。
一群大名們聊的倒很盡興,一個個都覺得連松浦清秀都能撈到一個旅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