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部分(3 / 4)

小說:唐朝好地主 作者:這就是結局

據。陛下已經計劃要修建西運河,但要由朝廷來修,我準備向陛下自薦,由我來負責西運河的修建。”

皇后看著上面一條條的計劃,心裡驚訝,想不到承乾居然已經如此了得,而且他對西運河有這麼大的熱情。

“你是太子,運河修建,也用不著你親自負責。”皇后合上摺子,“倒是剛才,你怎麼把青雀罵哭了,你們是嫡兄弟,要兄友弟恭。”

“我只是教導了下青雀而已。”承乾卻並沒有認錯。

皇后嘆惜一聲,“以後說話別這麼兇。”

御書房。

魏徵第一時間站出來反對進攻林邑,他的意思是林邑是大唐的藩屬國,又沒侵犯大唐,大唐沒有理由去攻打自己的藩屬國。如果大唐出兵林邑,那麼宗藩體系就將不復存在。

自隋以來,中原王朝在統一中原之後,還一直在推行一個天…朝體系,也就是宗藩體系。何為宗藩,就是宗主國和藩屬國,藩屬國的國王繼位,必須經過宗主國的冊封,才算取得合法的地位。藩屬國需要定期向宗主國朝貢,宗主國則負有幫助藩屬國維護統治秩序的責任。

當年楊廣要建立這個天…朝朝貢體系,就是要把大唐置為周邊邦國的宗主地位,可高句麗卻不肯承認進貢,於是才有幾次徵遼。

這個體系,當然不僅僅是虛榮,也是有很大的實質作用的。

宗主國有責任維護藩屬國的安全,而藩屬國也有責任護衛宗主國的安全。

一旦藩屬國受到攻擊,宗主國有責任為他們調集,甚至出兵保護。而一旦宗主國遇襲,藩屬國也有義務出兵。

成為周邊的宗主國,對於中原王朝當然話語權更大,好處更多。

“陛下,林邑不能算是大唐的藩屬國,他們的國王並非大唐冊封,只是對大唐進行過朝貢而已。”李超直接指出了一個要害。

高士廉也站了出來,他在隋朝時曾經被外放到廣南為官,對那邊還算是熟悉。

“陛下,大唐確實還未冊封過林邑國王,但林邑對大唐十分恭順,臣以為不應當擅起邊釁,今年林邑國又派使者前來朝貢,大唐可以在正旦大朝時冊封林邑國王,確立宗藩關係。”

一眾宰輔之中,居然大多數人堅決維護宗藩體系。

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馬周幾個比較務實的宰相,則也沒說話。

宗藩體系,就好比君臣綱常,這個是不能輕易破壞的。

李超卻是個很現實主義的人。

什麼宗藩不宗藩,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他乾脆把林邑的歷史拿出來說,最初林邑那裡只是些蠻夷,秦朝時在廣南設立郡縣,林邑就是秦朝設立的象林縣。從秦到漢末,幾百年中,象林縣一直在。直到漢末,才被一個功曹之子殺縣令自立,建立林邑國。

可以說林邑國就跟秦末趙陀建立的南越國性質一樣。

“陛下,當年漢收復南越,才有了今日福建、兩廣之地為中原所有,若當年漢不收復南越,今日嶺南豈不是又還有一個南越國?”

再說,林邑國也從來不是什麼恭順之國。

有史可載,林邑國多次入侵北犯,燒殺擄掠。

這樣的一個林邑,還留著幹嘛。現在有機會,真臘扶南林邑大戰,此時朝廷進攻林邑,林邑無外援,朝廷正好滅掉林邑,收回這塊故土,為什麼還要講什麼宗藩?

“我大唐本就沒冊封過林邑,因此不算宗藩。”

李世民心裡挺想滅掉林邑,開疆拓土,或者說恢復秦漢舊疆。不過也還猶豫著宗藩體系,現在聽李超這麼說,也更加心動了。

“陛下,臣以為宗藩體系,也應當改一改。例如,過去只論宗藩體系,朝貢大唐皆為藩屬國,臣以為大唐應當改一改,與時俱進。臣這裡有一道奏章,對於大唐周邊邦國,臣以為可以設立為一個全新的體系,把諸國分為藩屬國、保護國、自治領、殖民地。”

“哦,你詳細說來。”李世民饒有興趣。

“陛下,藩屬國,即為稱藩納貢,由大唐朝廷冊封,定期向大唐納貢。大唐有保護的責任,他們也有維護宗主國的義務。但大唐不干涉其內政,藩屬國雖為大唐藩屬,但其是獨立自主的。”

“比如吐谷渾、薛延陀、比如吐蕃、比如蘇毗,又比如新羅、百濟、東瀛。”

高句麗本來也算,但因為叛服不常,因此算不上真正的宗藩。

“比藩屬國次一等,則是保護國。意為被大唐保護之國,在保護國內,有大唐冊封的國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