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部分(2 / 4)

小說:唐朝好地主 作者:這就是結局

,張超不再以戶數來分鄉里,而是直接把全州分為兩縣,每縣分為三鄉。

這樣一個鄉,比原來的五百戶一鄉要多的多。因為府兵也是屬於民籍的,一鄉一府,最少就有八百府兵了,算上他們家人就是八百戶,加上原來的百姓,一鄉至少是千戶以上。

不過張超認為精簡些鄉里,有好處,避免太過臃腫不好指揮。

每鄉,設五個裡,每裡下轄數個甲,一甲五十戶。

在裡以下,張超搞保甲連坐聯防。每戶一個戶長,五戶一個保長,十保一個甲長。

每個鄉下編成若干個甲。

鄉設鄉公所,甲設派出所。

保長由同保戶長公推,甲長由同甲戶長、保長公推,最後給縣鄉兩級審查後合格者即透過,若不合格者重選。

這個保甲制度不僅僅是基層組織,他最厲害的是戶長鬚一律簽名加盟於保甲規約,並聯合保內戶長共具聯保連坐切結,宣告如有“為匪通匪縱匪”情事,聯保各戶,實行連坐。

每鄉除了有軍府府兵外,張超還計劃組織鄉中青壯抽空訓練,組建鄉團民防。

搞軍事管理,讓青壯百姓也學習弓箭、刀槍,以充當洮州府兵的預備隊。他甚至計劃從這些鄉團中抽調一些人手,組成巡防隊,輪流負責境內的治安。

設立關卡,查驗行人,清查戶口,夜晚巡邏等。

畢竟洮州不是中原腹地,這裡是邊境。哪怕吐谷渾不來襲擊,可是也得提防那些部落甚至是盜匪馬賊的襲擊。

有五千府兵張超覺得還不夠,他要把所有的州中青壯都訓練起來,弄成全民皆兵。

一有風吹草到,到時他就能全部動員起來。

“告訴大家,早點把家眷都接來,家眷來了就分地。來的早的,就分好地,來的晚的,只能分別人剩下的了。”

張超現在只想讓自己的洮州多些人口,不再那麼的荒涼。

現在的洮州,若除去他的五千兵,都還沒有灞上張家溝熱鬧繁華!

還欠十一章!(未完待續。)

第331章 去洮州(第九更!)

第九更了,求訂閱!

五月,槐花香飄。

張家溝的那片梯田早稻,也進入了抽穗揚花灌漿結實期。水稻長勢極好,足有半人高,那青綠綠的樣子,讓每個張家溝的百姓都忍不住經常過來觀看。

張家還真的種成了水稻,還種的這麼好。

距離水稻收穫只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眼下正是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

氣溫高,太陽大,張家的把頭和長工們整天在地裡轉悠,不敢有半點懈怠。雖然三郎不在家了,但把頭們之前早聽三郎講過許多種水稻的要點。知道眼下水稻處在孕穗至抽穗揚花的關鍵時期,對於氣度很敏感。

“要保持水量,田裡的水至少要有一寸半厚。按三郎說的,田裡有足夠的水,這樣才能降低穗層的溫度,提高結實率。等到抽穗揚花後,開始灌漿時,則要開始乾田,田間乾乾溼溼,以溼為主,不要太多水了。但也不能斷水過早,不然灌不滿漿。”

另一個把頭看著飽滿的穗包,滿臉的笑容,“馬上還要追一次肥,沼液加水摻稀,潑肥。”

“水稻抽穗了,也要開始防蟲防鳥,要蟲口中鳥口保糧。”

天氣熱,氣溫高,眼下水稻田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保水。坡上的那些池塘裡還有水,這讓澆水的情況好了許多,免得全部得用筒車抽水上來。

“再過一個月就收稻子了,看這稻子的長勢,一畝五百斤絕沒有問題,估計六百斤我都相信。”

張管家今天難得到田裡來一次,看著長的那好麼的水稻,驚歎連連。

“可不,渭南也種了好多水稻呢,可跟我們的沒法比,他們的苗都比我們矮上許多。你看我們的穗包,長的多粗大,一看就知道揚穗後肯定谷多。”

“他們的不能跟我們比,我們這個優種優育,秧就長的比他們的好,移栽到了田裡,前前後後施了多少肥?底肥、追肥,加起來一畝都施了有四五十擔,好幾千斤了。這要還長不好,那才是奇了怪了。”老王頭老樹皮一樣的臉上,盡是自豪。這麼好的水稻,是他們種出來的。

“只有能有畝產五六百斤,多挑些肥算啥。在家閒也是閒著,洗澡溝這荒溝能種出稻子,一季還能產出五六百斤呢,想都不想的以前!”

水稻梯田裡一片喜慶。

而就在這個悶熱的中午,崔鶯鶯卻坐在涼爽的窯洞廳裡發怔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