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自然是能衛國安邊,但用的不好,卻又容易傷到自己。”李世民端茶抿了一口。
“偃武修文,這是必然。”說到這裡,他很肯定。
“開國之初,開啟下之時,兵馬雜亂,甚至兵為將有,有私兵私軍。那時權宜之計,如今肯定不行的。朝廷要擴軍,兵將分離越發重要。士兵平時由專門的軍官訓練,然後作戰之時重編,再抽調將領統領指揮,這能避免很多隱患。”李世民是馬上皇帝,也很清楚知道,雖然這種模式,可能會讓士兵跟將領之間不熟,但長遠來看,這依然是有必要且有好處的。
過去的衛府兵制下,本來也已經是兵將分離的。
用那些經驗豐富的中低階武官,專門負責訓練士兵。而用那些高階將領,專門負責指揮作戰,各展所長。
至於說兵不識將,將不識兵,這並不是最重要的。
只是士兵訓練的好,裝備好,那麼以軍規統兵,就不應當有兵將不識就混亂的道理。
“陛下,以文臣任樞密使,這沒問題,但不能以文臣來任統兵將領,這個得分清楚。一定不能讓外行統領內行,若用文官去帶兵打仗,這會發生悲劇的。”李超提醒李世民。
樞密使這個職務,雖然說是朝廷軍隊的最高職務,但畢竟樞密使負責的是軍符軍令,又不是指揮作戰。
好比過去朝廷的兵部尚書,也一樣用文臣。
雖然這個軍制改革計劃,是李超炮製出來的,但李超卻是猜測了李世民的想法。
新的軍制,其實就是為了均衡。
宰相們為什麼反對這個計劃,因為這個計劃削奪了宰相們的軍權。設立樞密院,變相的奪了兵部的權,而偏偏樞密院不屬於三省任何一省。
樞密使掌管兵權,宰相們還管著兵部,但兵部只剩下了後勤裝備這一塊了。
為什麼要削宰相們的軍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