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部分(3 / 4)

小說:唐朝好地主 作者:這就是結局

張超,今日特來報到。”

那老門子聽了也只是哼了一聲,“進了院子往左,那裡就是工部司了,你自己過去就是了。別往其它地方亂竄,走錯地方到時可得挨訓的。”

張超只是微微一笑,這門子肯定知道自己的身份。工部員外郎,好歹也是六品官,哪怕加了個檢校,算來也是工部四司中工部司裡的副主官了。若放到後世,張超好歹也是個副司長了。

唐朝的工部管轄職權還是挺大的,工部下轄工部司、屯田司、虞部司、水利司四司。主官是工部尚書,下面有工部侍郎。四司主官為郎中,副主官為員外郎,下面還有主事等官吏。

大唐既有三省六部,但卻又有九寺五監。但職能並不重疊,而是互有分工。比如六部是總領,而諸寺是分掌。六部掌政令,行君相之制命。而諸寺掌諸事,行尚書之政令。

說具體點,六部管的是行政規劃稽核等,諸寺就是管具體事務執行的。

工部在六部裡面,能排到倒數第二,跟刑部差不多。但將作監和太府寺卻也歸工部總領,原來還有一個少府監,但唐立國後把少府併到了太府寺中。

具體點講,將作監管的就是營造,太府寺管的就是錢糧倉儲以及市場管理等,而少府監主要是管理許多朝廷自營的作坊等。

張超的具體職務就是建兩個作坊,但朝廷卻沒給他少府或太府的職務,而是直接給了個工部員外郎,正是因為工部和太府寺之間的特別關係。加一個檢校,則是他並不是真的成了工部司的副主官,而只是掛個名,然後下去專門分管兩個作坊而已。

程處默四人也調到張超手下,但他們的官職依然還是親衛府的旅帥。四人就坐在門房裡等他,張超一人進去。

工部衙門挺大的,有四個司。

官員的數量不多,除了工部尚書和工部侍郎外。工部司裡,有郎中,一人,工部員外郎兩人,另外有主事三人。尚書是三品,侍郎是四品,郎中五品,員外郎六品,主事是從九品。

工部司有品級的官員就這幾個,但沒品級的吏員不少,都屬於流外,有十二個令史,二十一個書令史,還有計史、亭長、掌固若干。

四個司大概有近二百官吏在這裡辦公。

張超整了整衣服,先去了工部司的院子。

進了院裡,張超找到一個小吏,自報姓名,然後請他代為向郎中通報一下。

那抱著幾個卷軸的小吏冷著臉打量了張超幾眼。

“你是朝廷新授的檢校工部員外郎?”他把檢校兩個字唸的很重。

“正是本官。”張超也沒給這人什麼好臉色,冷著臉說道。

張超知道自己第一天來報到肯定不會受歡迎,這些人都是些讀書人,哪怕一個不入流的小吏,那也都是讀書人,甚至說不定就是還是哪個士族出身。而自己一灞上鄉民,還如此年輕,結果卻一下子成了工部員外郎,空降過來,他們肯定打心眼裡瞧不起自己。

其實就跟後世進那些公司一樣,新進員工,特別是新進的實習生,總容易受到那些老人的欺負。

張超早知道自己這個員外郎其實也就是掛下名,自己以後的任務還是釀酒和製藥,管兩個小作坊,而且他也不奢想自己以後回到這裡來當值坐班。因此也就懶得跟這些人客氣了。

程處默跟他說過,皇城各大衙門裡的小吏很多,這些人都是讀書人出身。畢竟這些衙門不比十六衛府,衛府裡的許多大將都是大字不識一個的。但在三省六部九寺五監,這裡的吏員卻都是讀書人。

他還說讀書人都有個臭毛病,假清高,總是眼高於底。

對這話,他現在算是深有領會。

這些傢伙哪怕面對著自己這個新來的上司,都能如此怠慢,可見他們骨子裡有多瞧不起自己了。

張超無所謂這些人的態度和看法,他十分不客氣的坐到一邊,等著那人去通報。

那小吏抱著卷軸發了會怔,最後還是去通報去了。

“謝了。”張超對回來通知他過去見郎中的那名小吏笑笑,然後轉身就走了,根本都不等那人回話。

這份無禮,讓那小吏臉都氣的脹紅。

工部司的郎中姓楊,嗯,弘農楊氏的楊。

四十出頭的楊郎中見到張超來了,頭也沒抬,依然坐在桌案後寫東西。

張超報名見禮,楊郎中只是點了下頭,“坐。”然後就沒有話了,繼續寫他的字去了。

這種怠慢,張超也不以為意,甚至是早有預料。他也就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