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公主府,王公以下文武職事官三品以上帶勳者,皆給帳內、親事。充當親事者限六七品子弟,帳內者限**品子弟,年齡限十八歲以上。
這些帳內親事,就是由六七**品的子弟充任,也稱為品子。他們充任帳內親事是十年一期,一年裡服役一定時期。只要表現的好,不用役滿就能提拔授官入仕,就算一般平常者,役滿十年也基本上能混上個低階官職,只有少數非常差的才可能役滿十年都當不了官,只能去當個吏之類的。
帳內和親事其實和親勳翊五府類似,親勳翊衛稱為內軍,就都是由高階官員子弟充任,親勳翊也合稱為三衛,能夠選入這三衛的,都是高階勳貴子弟,一進去就有品級。親衛是正七品,勳衛是從七品,翊衛是正八品。這三衛五府,總共有編四千多人。
這近五千個編制,其實就都是給那些高階高員和勳貴子弟留的,是一種福利,憑門蔭入仕的途徑。
二品、三品子,補親衛;
二品曾孫、三品孫、四品子、職事官五品及孫、勳官三品以上有封爵者及國公之子,補勳衛及太子左右率府親衛;
四品孫、五品及上柱國之子,補翊衛及率府勳衛;
勳官二品及縣男以上或散官五品以上子孫,補諸衛及率府翊衛。
如張超這種低階官員的子弟,則可以去做帳內、親事,然後得機會入仕。
說來,能在唐朝當個官確實很好,一人當官,家族幾代得益啊。
看著老爹當個從九品小隊副,居然就能有這麼多好處,張超都不由的有些心動了。
第四十八章 減租
田裡,許多農民過來,他們帶著討好的聲音跟張超父子打招呼。他們邀請張超爺倆去他們村裡吃午飯,說是已經讓女人弄好了飯。
帶頭的是趙莊的村正,趙莊也正是七娘亡夫家。七娘的老公公臉上帶著幾分尷尬,又有幾分可憐兮兮的無奈,那種擔憂之色讓人望之頓生可憐。
這位老漢代表著趙家莊的村民向老爹述說著請求。
趙莊的許多地都是官田,他們從前隋起就是官田莊子上的佃戶。李唐開國,對關中百姓均田,趙莊的村民只均到很少的地,平均一人二十畝地不到,還是十畝永業田和十畝口分田。
聽起來倒也不少,可這年頭均田只給丁男授田,只有滿二十一歲的丁男才能分到田,寬鄉才會給中男也授田。這年頭也沒有計劃生育,十幾歲就開始娶妻,然後生子,到四五十歲可能還在生。
雖然這年頭醫療不行,營養也不行,許多孩子都會早夭難以長成。可一家六七口,甚至**口還是常態。五六個孩子都是常事,甚至長子和么兒之間相差三四十歲的,孫子比小兒子還大,甚至有的家族曾孫也不比幼子小多少。
一個大家庭,六七口甚至十多口人,但成丁往往只有三四人,婦人卻是不能如北朝時一樣均田分地的。
這年頭田地產出也不足,又是戰亂年代,萬一遇到個旱災蝗災的,可能還歉收。趙家莊的人地不足,便只能佃種官田,佃種地主家的田地。辛苦是辛苦點,可也是為了養家餬口。
現在趙莊的官田成了張老爹的田,這些田地原來的佃農們自然也擔心以後這地還能不能繼續佃種。
要是不能繼續佃種,那以後生活難以為繼。
張老爹聽完之後,點頭道,“大家放心,原來的地誰家佃租的,那就繼續佃租。”
這話讓趙家莊爺們都鬆了口氣,都對著老爹感恩戴德。
七娘的老公公更是道,“張員外,你和七娘的事情我們都是同意的,回頭你跟七娘說聲,她的那十畝嫁妝田我們不敢留下,到時讓她帶到張家去。”
趙老爺子也有好幾個兒子,七娘的老公就是他戰死的大兒子,他膝下還有幾個兒子。當初知道兒媳柯氏和張鐵槍有流言的時候,老爺子還想著叫上兄弟和兒子一起,好好教訓這個獨眼賊。
後來七娘的孃家兄弟們放了硬話,七娘又說了願意把陪嫁的十畝地留給趙家,還願意把兩女兒帶著一起走時,趙家才沒繼續鬧,但也沒有立馬同意七娘改嫁。
原本他還打算等張鐵槍打仗回來後,跟他親自面談。沒想到,張鐵槍一回來,立馬都成了官人了,而且居然還跟長安的好多勳貴關係那麼近。
現在自己一家都成張鐵槍的佃戶了,得靠著張家田地過活了,趙老爺子也想明白了。十畝地固然很珍貴,可他們得罪不起張鐵槍。
張超在一邊看著,心裡很明白趙家莊這些男人們的想法。特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