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防守主要城池之外,還負責南征北討,除了從敵方的降兵裡挑選精銳,也可以從郡兵和屯田兵裡面挑選精銳補入。”魏延道:“現在正規軍已經有了十萬人馬,看似龐大,實際上還不足以對抗其他諸侯,朝廷還需要進一步徵兵。”
魏延話音剛落,一些世家出身的下屬都陸續起身說道:“卑職願意把家中五分之一的家兵獻給將軍,支援主公大業!”
那些已經表露心意的大家族家主們接到授意,也紛紛起身表示,願意把家兵的十分之一送給魏延,支援魏延的大業。
還有十幾個大家族和附庸他們的中小家族的家主知道,魏延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跟著魏延的正規軍去前線立功,便於提升,對家族的未來助力不小,便紛紛表示,願意把他們十分之一的家兵送給魏延,支援魏延的大業。
魏延看出他們的意思,是想透過自己這尊大神讓他們的子弟們也能得到軍功得到晉升,既然這些人私心自用,魏延也不客氣地說道:“兩句醜話說到前頭。
第一句,軍法面前人人平等,你們的子弟們若是不遵軍令,若是臨陣逃脫,若是燒殺搶掠,本將軍必定以軍法處置。
第二句,戰場上刀來槍往,刀劍無眼,若是你們的子弟不幸戰死,你們莫要怪罪本將軍。
這兩點,我現在告訴你們,若是你們現在提出不願參加,本將軍也不勉強。”
那些家主既然已經說出那樣的話,又怎麼能收回去呢,便紛紛表示:“軍中本來就該聽從將令,戰場上哪有不死人的呢,一切全憑將軍發落!”
就這樣一來,二十多個家族和附庸於他們的一百多箇中小家族都送部分家兵加入正規軍,統計了一下,共計有三萬一千多名,再加上從郡兵以十選一的比例精選上來的一萬二千人,共計四萬三千多人。
魏延從正規軍調走三千多名身負輕傷的將士,充實到各個亭、鄉、縣做亭尉、鄉尉、縣尉,或者做這些兵尉的助手,按照軍銜來做不同的位置,列武士以下的做亭尉或副亭尉,大武士以下的做鄉尉或副鄉尉,中都尉以下的去做縣尉或副縣尉。實際上很多縣都是小縣,只有一萬戶左右,便把鄉級的其他官職全部取消,只留一個鄉尉統領三到四個亭的鄉兵。
新招的四萬三千多人裡面挑選三千人補充原先被調走的三千空缺,剩下的一半編做戰兵,一半編做輔兵,如此一來,魏延麾下又多了兩個師。
如此一來,魏延麾下正規軍便有了二十萬人馬,十萬戰兵,十萬輔兵,暫時對外宣稱十萬人馬,因為魏延這些軍隊大部分都是新招的,不論是降兵還是這些家族貢獻的私兵,都是沒有經過長時間艱苦的訓練,所以魏延對正規軍的戰鬥力並沒有多麼高的評價。
在魏延、徐晃等善於練兵的將領訓練下,也許半年後就能脫胎換骨吧。
魏延自己呢,確實覺得自己該多拿一些時間待在軍營裡好好操練兵馬了。
……
全民皆兵制度已經實施下去,現在呢,就是要搞全民教育,等全民教育推行下去,不出十年,漢民族就不再是羊,而是盤踞在東亞的真正的蛟龍,把那些小魚小蝦尤其是東海上那一隻爬蟲全部吃掉。
只是搞全民教育,談何容易。
魏延準備大張旗鼓地興辦官學,那些大世家家主們和依附於他們的私學學霸們紛紛反對。
魏延心知肚明,這些混蛋說出形形色色的反對理由,根本就是想世世代代承襲官位,保住自己世家大族基業,他們最為恐懼自己世襲的官位被寒門庶子或那些泥腿子家庭的子女給取代了。魏延召集所有世家大族的家主們聯合議事,想要暫時打消他們的疑慮和恐懼,要連蒙帶騙夾雜著忽悠,也要把“全民教育”這個基本政策定下來。
在宴會上,魏延冠冕堂皇地說道:“之所以大興官學,容許卑賤貧民的子女入學,是遵從孔聖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教化萬民,讓那些販夫走卒、自耕農、佃農、奴僕的子女全都接受聖人儒學教化,讓他們知道禮儀,知道仁義,知道尊卑,知道廉恥,讓他們不再依附黃巾餘黨作亂,規規矩矩地接受世家大族和朝廷的統治,不再怨恨,不再反抗!”
魏延覺得自己這理由說得甚好,想必這些世家家主無話可說,誰知道,他話音剛落地,就聽到一個尖利刺耳的反對聲:“至聖孔子所言乃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亞聖孟子曾言,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天下之通義也。孔孟所言,乃萬古不變之真理,不能更改!爾乃何人,竟敢妄自更改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