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要做上皇帝寶座,除了她之前已經掌握的種種條件之外,還需要兩個條件,一個就是趙宋亡國,這一點相信馬上大金國就會替她辦到,當然三娘再也不會給宋室南渡的機會,當中可操作的環節很多,三娘只需要保證趙宋皇室人等都被大金國俘虜就行。
而另一個條件就是天下讀書人的支援,也就是她需要儒家的認可,將來她還要封禪泰山,方才能坐穩女皇帝的位子。而孔家屬華夏正宗,孔丘老先生自己也曾講過“華夷之辨”,是以儒家的支援對於將來三孃的抗金大業也是極有幫助的。所以,三娘需要儒家的支援,而天下儒宗在曲阜孔家,是以三娘需要孔府的支援。
三娘也不是沒想過放棄儒家,但仔細盤算下來三娘發現,不論是後來的資義和社義,都不適合現在這個時代,至於皿煮就更加可笑了。三娘與其花大把時間去搗鼓那些不可能成功的各種主義,倒還不如直接爭取儒家的支援來得更快。所以三娘決定爭取儒家的支援。
那麼孔府有可能向一個小女兒家的三娘屈膝麼?孔府在史上對金元此等外夷的屈膝看來,爭取孔府只需要兩樣東西,一樣就是絕對的武力,而另一樣就是繼續冊封他們。所以,這一趟山東路大比武,彰顯三娘絕對武力的時候,三娘是絕對不會忘了友好邀請孔府的人的,所以孔端友出現在了觀禮的名師大儒之內。
三娘看了孔端友一眼後,策馬沉思了片刻,很快注意力便被場內的吶喊聲吸引過去,只見三娘所過之處,眾兵將無不熱烈吶喊,眼神中都是對三孃的崇敬之情。
一旁孔端友等人乘坐馬車隨後跟進,但見得三娘一身青花甲,大紅戰袍在風中獵獵,佳人玉馬在一眾親衛護翼下,策馬疾馳在軍陣內時,孔端友忍不住暗暗讚歎道:“好一個女傑一丈青,好一個大宋第一女宣撫,如此般好似女神降世,威德玉顏竟能有如此懾服之威!”一旁同車的名師大儒聞言,也紛紛點頭附和,眾人也為三孃的驚才絕豔、武功赫赫所傾倒。
有詩為證:學成文武八陣圖,青花袖裡綰兵符。由來巾幗甘心受,何必將軍是丈夫。玉錦徵袍自裁成,獅子馬上請長纓。世間多少奇男子,皆願隨鐙萬里行!露宿風餐同甘苦,鐵血風華代胭脂。凱歌馬上清平曲,不是昭君出塞時。颯沓流星如臨風,一派歡聲競相顧。試看他年麟閣上,丹青美人掠陣圖。
孔端友等人讚歎不已,少時三娘已經過了軍陣,一眾隨扈將官也隨即策馬跟上,接著方才是觀禮的名士大儒、鄉紳富賈隨行。都到了教場將臺邊上,按尊卑之位都坐了。
三娘自在正中首位虎皮交椅上坐了,兩班自盧俊義以下山東路藩鎮將官皆上前拜了,孔端友等名師大儒、鄉紳富賈也上前見禮。三娘道一聲:“免!”隨後示意身旁瓊英郡主,瓊英郡主當即上前,貝齒輕啟,翠音朗聲道:“演武來看!”
階下八名護軍大將站到臺前來,朗聲將命令傳下,將臺下自由三十六名軍士又把將令逐次傳下,少時將臺下又飛起九個號炮,將臺旁戰鼓擂響起來,教場內五萬餘將士齊唿“領命!”,震天震地的一聲,隨後又是“萬勝!”的吶喊響起,吶喊聲中,將臺上參演諸將分頭撤去,都下去統帶兵馬。
少時,只聞戰鼓停歇,眾將士也都停了歡唿吶喊,頃刻間,教場裡靜悄悄的,誰敢做聲。見得如此軍紀,一眾觀禮的名師大儒、鄉紳富賈皆是心頭駭然。
少時只見教場東西兩側,親衛馬軍皆盔甲鮮明,一對一對的,從照牆兩邊分頭進來。頭兩隊親衛騎軍皆頭插羽翎,人馬皆身覆重甲,手上皆是長槍斧鉞重器,其上所繫豹尾排得麻林也似。一排十二人的重甲龍騎兵列隊而進,一共三十六排,皆齊齊整整,難得的便是人馬皆一般高度,人馬行進之時,馬蹄步幅盡然皆是一致無二,當行至將臺時,眾龍騎皆舉兵器朝將臺致敬,三孃親到臺邊,仗劍矗立,目視將士而過,眾山東路將官也起身來分列兩班陪護一旁檢閱,一眾名師大儒、鄉紳富賈也只得起身。
龍騎兵過後,便是驃騎兵馬出陣,也一般的是騎軍,難得的便是三十六排騎軍共分四隊,每隊馬色皆是一般無二,分黑白紅青四色。
見得一隊隊騎軍從臺前耀武揚威而過,眾名師大儒、鄉紳富賈皆是驚歎不已,他們何曾見過此等軍威的兵馬?孔端友心頭彷彿掀起驚濤駭浪一般,忍不住想道:“這山東路藩鎮軍馬如此威勢,也不知是朝廷之福還是朝廷之禍?”
騎軍過後,盡是左右金槍步軍出馬,一般的重甲在身,行進起來,鏗鏘有力,手中接是金槍鉤鐮,其上豹尾明豔,煞是好看威風。
金槍步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