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地照牆腳邊一騎馬飛上來只須臾到教場中心。那人遠看得分明,正是飛馬傳令的白日鼠白勝,只見他手執一面黃旗,到了軍陣面前傳諭道:“宣撫使車駕到!諸軍準備!”
那教場裡各路將佐兵弁聽得號令,佇列內紋絲不動,但都暗自做好準備,校場當中的一條跑馬道都讓了出來。只少刻,只見三孃親衛隊中,當先飛出兩騎,正是賽仁貴郭盛與小溫侯呂方,兩個領百名執戟郎騎衛,當先開路。三娘領一眾首腦將官、觀禮的名士大儒隨即跟進。
這時,只見照牆邊濃煙衝起,撲通通的九個號炮響亮。山東路宣撫使鹵簿儀仗到來,都從軍陣間的跑馬道內穿行而過,所過之處,各軍州將士皆舉手齊胸,以軍禮致敬,口中都高喊:“萬勝!萬勝!”
龐氏兄妹還好,總算是見識過千軍萬馬的人,但請來觀禮的山東名師大儒們就可是驚嚇不小,須知數萬人這般一起吶喊,那聲勢可衝雲霄,下震九地,如何能不駭人?內裡更是有山東曲阜孔府當代得封衍聖公的家主孔端友。這位乃是孔子第四十七代長子嫡孫,秉性穎異,精通四書,尤工書畫。崇寧三年,孔端友二十六歲,被授為朝奉郎、直秘閣、襲封衍聖公,勾管祀事。孔端友被封為衍聖公後,進德修業,效官東魯,勤於孔廟的祭祀和聖府的內部事務。
山東路開鎮之後,三娘每年祭孔都派遣將官參與,並厚待孔府。此趟山東路舉行第一次全軍大比武,也是彰顯武威的時候,所以也請了這位當代衍聖公到來。(未完待續。。)
第枯七章試看他年麟閣上 丹青美人掠陣圖
卻說演武場內,三軍吶喊聲震天動地一發而起,到將請來的一應名師大儒都嚇了一跳,數內孔府衍聖公孔端友卻好歹是主持過祭孔大典的人物,祭孔大典時,常常也有數萬人參與,倒也算見識過大場面,因此方能保持面色如常、安靜寧神。
三娘騎在玉照夜獅子馬上,側頭看了一眾名士大儒神情,便是倉惶、驚嚇、駭然等等神情不一而足,便只有孔端友神色如常,心頭暗暗點頭:“也不虧是孔聖人嫡系子孫,果然還是見識過大場面的人物。”
三娘贊過一句後,不禁想起孔端友在後世史上的事蹟來。靖康二年,金滅北宋,康王趙構建立南宋,改元建炎。建炎二年十一月,南宋高宗趙構在揚州行宮舉行繼統後首次祀天大典,衍聖公孔端友與從父孔傳奉詔陪位。孔端友返曲阜不久,金兵大舉南下,因濟南知州劉豫叛宋,形勢急轉直下。金兵破北京,佔兗州,銳不可當。孔端友在從父孔傳的支援下,除留胞弟孔端操留守闕里林廟外,遂恭負傳家寶“孔子及亓官夫人楷木像”、“唐吳道子繪孔子佩劍圖”和“至聖文宣王廟祀朱印”等,率近支族人端木、瓚等南下揚州扈蹕。建炎三年春,金兵前鋒直逼揚州,高宗君臣倉皇渡江東奔杭州。孔端友率族人從蹕渡江,到達杭州。宋高宗感於孔端友奉詔南渡之功,賜家衢州,開創了江南孔家的一脈。
孔端友對於宋朝的忠心,與保持漢人儒學的氣節,倒是讓三娘敬佩,比起他那位屈膝侍金的胞弟孔端操來說,好得太多。在大金國佔據中原後,孔府馬上派了他的胞弟孔端操向大金國大表忠心,也受封衍聖公。雖然不可否認孔端友與孔端操兩位被孔府家族分派,一人南下,一人北侍,是出於孔府保持家族興盛的謀劃,避免了孔府的雞蛋爛在一個籃子裡,但也正是因為孔端友隨宋室南渡,方才讓他的名聲比他那個胞弟要好上許多。
三娘開鎮山東,自然不可避免的要與孔府的人打交道,而且將來三娘要想稱霸天下,坐上九五之尊的寶座,儒家的支援還是不可缺少的。
挑選儒家也是迫不得已的,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這天下間可用來治國的學派可是多了去了,除了儒之外,道、墨、法、名、兵、陰陽、縱橫、雜、農,等等,當時還是平起平坐你爭我奪。但經過了秦漢兩代後,漸漸地,那些帝王們發現,最好使的還是儒,有儒相伴,君君臣臣,愚民卑服,皇座不倒。於是從漢朝起,獨尊儒術成了帝王們的不二選擇,而儒家寨也乘勢削平其他學派,順帶手把其他學派中值錢的東西全摟進儒家,並利用皇權嚴禁新的山寨立起。
這儒家興旺了,孔家也就發達了,孔家的中心和象徵曲阜孔家,更是不得了了,哪個帝王不給個三分薄面?老劉家、司馬家、老楊家、老李家都沒少封賞,尤其到了宋朝老趙家坐皇座的時候,可勁兒拍孔家馬屁,不但封了孔丘先生嫡孫為衍聖公,還承擔了宏偉建築曲阜孔府這一重大工程的全部建設費用,真正確立了孔府天下第一貴府的地位。
三娘以一位女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