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部分(2 / 4)

了四千字

商業無線電廣播就誕生在1920年11月的美國,不過第一家播音的商業電臺並非紐約的nypr,而是匹茲堡的kdka。

對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美國來說,無線電廣播是一項具有革命性的娛樂方式,真的堪比後世的網際網路。其實電視不過是有了影象的升級版廣播而已。

不過在原本那條時間線上,無線電廣播真正讓全民瘋狂那要到1922年,因此被稱之為“1922年狂熱症”。人們對這種“從空中拉回聲音”的新現象十分驚奇。對當時的美國人來說,廣播要比四十年代末的首次常規電視廣播更奇特,更神奇。無線電廣播被頂禮膜拜,視為科學的凱歌。

有意思的是,當時也有些美國人指責無線電波傷害鳥類,引發洪澇乾旱,搞得床墊彈簧震盪不已,讓地板開裂,導致孩子嘔吐,還會召來鬼魂……這就像一百年後東方某大國有些人認為手機訊號塔會致癌一樣。

到1930年,美國城市中平均兩個家庭擁有一臺收音機,而在農村平均五個家庭一臺。是的,就像當年東方某大國全村人聚集到有電視的人家看電視一樣,美國人民也會蜂擁到擁有收音機的鄰居家裡享用這項“現代科技”。這被稱之為“收音機聚會”。

美國現代中產階級就是汽車、電話、家庭電氣化、當然還有商業電臺這四者共同塑造出來了。尤其是無線電廣播深刻地改變了美國人的性觀念、性別角色和兒童撫養方式。其重要性再怎麼誇大也不為過。

不過有些諷刺的是,無線電廣播並沒有推動女性自由,反而在二十年代中期因應市場需求把女性塑造成了flapper(輕佻女郎)和housewife(家庭主婦)。這兩者的形象取代了二十年代早期的suffragist(女性參政論者),成為了“現代女性”的標準模板。

而緊隨其後的電視更加深了這種對婦女的形塑,使得這兩種“現代女性”形象一直沿用到了七十年代。直到嬉皮士運動和女權主義運動興起,才終於打破了美國女性這種呆板的印象,不過也僅僅是“打破”而已。

還有不得不提的一點就是廣播對美國兒童的影響。無線廣播取代了父母成為學齡前兒童的第一位老師。這位“老師”那也是要賺錢的,於是就讓1920年代成長起來的孩子成了第一批真正的“消費主義者”。

除此之外,無線電廣播使得美國社會有了一些微妙的變化。

黑人爵士樂透過廣播被送進千家萬戶。美國白皮是不喜歡看到黑人的,不過還是能勉為其難地聽聽黑人演奏的歌曲和音樂。輕快的爵士樂馬上征服了頑固的美國人的耳朵,所以一戰之後到大蕭條這段期間也被稱作“爵士時代”。

而且就像一百年後網路“免費”音樂下載讓二十一世紀唱片業遭受重擊一樣,廣播也讓當時美國各類唱片銷量大大地下降了。然而因為美國黑人的經濟地位較低,他們買不起收音機只好繼續購買唱片,這就逼得某些唱片公司不得不轉而製作黑人喜愛的音樂。

這一大一小兩個因素就讓美國音樂界被黑人佔據了半壁江山。

總之,無線電廣播對美利堅從“進步主義”時代進入了“享樂主義”時代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筆者注:以上乾貨並非來自網路的水貨,而是筆者摘錄改寫自新澤西里德爾大學社會學教授,理查德…布茨(richard butsch)所著的《美國受眾成長記(the makingamerican audiences)》一書。

“我一直和公眾這麼說,現在我還要再說一遍:雖然我是nypr(紐約公共廣播電臺)和其後的apr(全美公共廣播電臺)的董事長,但是沒有我的朋友袁燕倏,那也不會有這家常年佔據收聽率首位的電臺……”

“apr的成立真的頗具傳奇色彩,而我就是當事人和目擊者之一。我的朋友袁燕倏說他能用一句話說服我的祖父,幫助他建立一家全國性的廣播電臺。我向我祖父的墳墓發誓,我當時真的是相信他能辦到的。沒辦法,你如果和尼奧接觸的時間越長,那麼你就越會相信任何奇蹟都可能出現在他的身上……”

“除了我之外,在場還有托馬斯…愛迪生先生和他小兒子西奧多…愛迪生先生。和我不同,他們不但不相信尼奧能做到這樣的事情,反而懷疑他是想成為紐約第一國民銀行的終身員工。以我對我祖父的瞭解,他應該巴不得袁燕倏先生真的為他工作一輩子呢……”

“不過我也必須坦率地承認,我本來以為尼奧會像往常那樣口若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