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部分(3 / 4)

小說:重鑄清華 作者:竹水冷

“就這樣吧;把山東的事兒給朕料理好;跪安吧。”皇帝不耐煩地揮了揮手,肅順縱是有千重疑問,也不得不隨著中樞的大臣們一起跪下退出了勤政殿。皇帝木然坐著發呆,杏貞悄悄地走了出來,手搭在了這個苦命皇帝的肩膀上,無聲地嘆了一口氣。

“皇上,這黃河的河道恐怕改不回來了,”杏貞回想起後世之中的黃河河道。的確就是在山東入海的,百多年未曾改變,“該按照黃河北行的河道來做河工了。”

“恩,朕叫河道總督會同戶部工部,還有山東巡撫商量著辦吧,皇后你寫,朕說,寫一道旨意出去給他們罷了。”皇帝無限疲倦,蕭索地說道。

“是。”杏貞拾起筆,一字一句地寫下皇帝口述的命令。

肅順走過了軍機簽押房,到了自己戶部的班房,開啟那皇帝御筆寫的條陳,細細地看了一遍,閉目沉思不語,這幾個主意極好,但必然不是皇帝自個想出來的!

那就只能是皇后娘娘了,肅順冷哼一聲,把摺子丟在了一邊,端起茶默默地想怎麼當這次差。

怎麼樣不輸給宮裡頭的那位!

這一日杏貞在翻著山東巡撫的奏章,讀給皇帝聽,內容是有關災後救濟和修築河工的工作,絮絮叨叨地說了許久;通篇除了哭窮要錢之外,就沒別的了,如今皇帝身子有些不適,看字看久了就頭暈眼花,只閉目聽著,等杏貞堪堪講完,皇帝說了句:“知道了。”吩咐杏貞硃筆寫上“交戶部工部辦理”

過了一會皇帝又說道,“如今這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戶部雖然還有些錢,但是不能輕動,肅順昨個遞牌子見朕,他掌著戶部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到底給他想出來了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皇帝從案邊揀出來一個摺子,遞給了皇后,“你瞧瞧,朕看了看,有些心動,倒是可以解燃眉之急。”

杏貞拿過來那個摺子,開啟一看標題,“奏請削減旗人丁銀折”連忙合上,心下碰碰劇跳,這肅順,實在是膽子太大了!

八旗制度是滿族的社會組織形式,最初具有軍事、生產和行政三方面的職能,對早期滿族社會經濟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八旗制度是滿族的社會組織形式,最初具有軍事、生產和行政三方面的職能,對早期滿族社會經濟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八旗起源於“牛錄”。明神宗萬曆十一年(1583),努爾哈赤將牛錄加以改造、充實和強化,成為固定的戰鬥組織。萬曆二十九年(1601),在牛錄製度基礎上,正式建立旗制,設立四個以不同顏色旗幟命名的組織,即黃旗、白旗、紅旗、藍旗(皆純色),分管各牛錄。規定每牛錄編為三百人。(未完待續。)

十六、財源水患(四)

萬曆四十三年(1615),由四旗擴大為八旗。旗的顏色,在原有四色的基礎上鑲以不同的色邊,即:正黃、正白、正紅、正藍、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其編制為三級:五牛錄編為一甲喇,五甲喇編為一固山(漢譯為旗),每固山為一旗。每旗三級的官名分別為牛錄額真、甲喇額真和固山額真。共設八固山,即八旗。每固山領有步騎士七幹五百名。

皇太極繼位後,先後增設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顏色與滿洲八旗相同,建制一樣,按三級編制,共二十四旗。滿洲八旗的旗主世襲,蒙古、漢軍八旗的因山額真由皇太極直接任命,可隨時撤換。

八旗兵制兼有政治、經濟和軍事三種職能,最主要的是戰備。從清軍入關至十八世紀中期,隨著滿族社會經濟的完全封建化,八旗兵制出現了相應的變革。定都北京後,確立八旗常備兵制度,仍按民族分別編制。以滿洲八旗為主幹。

清朝入關定都北京後,為了守衛京師調集了八旗兵力的三分之二以上入京,史稱禁旅八旗。禁旅八旗內設前鋒營、火器營、護軍營、親兵營、驍騎營、神機營、健銳營等,前四營中嚴格禁止漢軍加入。禁旅八旗主要分為“郎衛”和“兵衛”兩類。郎衛主要負責保衛宮廷,由正黃、鑲黃、正白旗中擔任,清廷挑選上述三旗中的精銳為御前侍衛。乾清門侍衛,雍正時把侍衛的挑選範圍擴大到其他五旗。侍衛分為兩班,宿衛乾清門、內右門、神武門、寧壽門的為內班,宿衛太和門的為外班。兵衛主要負責守衛京城各門及各行宮。

剩餘三分之一分駐在全國九十多個城市和據點,稱為“駐防八旗”,駐防的原則是以重點駐防和集中機動相結合,駐防八旗分由各地將軍、副都統、城都尉統率,直接受命於皇帝。但是這也使旗人長期被迫脫離生產勞動,缺乏生產技能,除了“披甲當差”、“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