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千人。
李繼隆一直在尋找反擊的機會,在得知楊浩御駕親征的訊息之後,在戰術上他放棄了進攻,進入全面防禦,靜候楊浩親率的宋軍主力,但是在戰略上,放棄哪一塊陣地,牢守哪一塊陣地、必奪哪一塊陣地,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看起來像是沒有章法,其實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反攻做準備。
他的威望,不是建立在勝利之上,而是建立在敗退之時,一場大敗,宋軍徹底崩潰,全面敗逃,獨有他和羅克敵的兵馬保持不亂,而且還能利用地形搞搞伏擊,掩護著大隊人馬撤退,避免了更大傷亡,從而一戰成名。
但是緊接著劉廷讓中計被圍,他卻“見死不救”,反而果斷退兵,劉廷讓浴血廝殺,最後只率幾十騎逃脫生天,忿然之下立即上表彈劾,他雖上表辯解,不久有逃散士兵陸續返回,也印證了耶律休哥確是以劉廷讓為誘餌,意圖引之入觳,得到了劉老將軍的諒解,但是李繼隆心裡還是很難受。
他希望能有機會打一場大勝仗,狠狠地擊敗耶律休哥,報此一箭之
仇。
自汴梁發兵,楊浩比趕赴雁門關的曹彬早到了一步,率大軍在安國縣紮下營來,隨即命駐紮定州的李繼隆參見,共議大事。李繼隆安排好定州防務,只率幾十親兵,快馬趕到安國縣臨時行在參見新皇。
到了駐地大營,只見旗幡招展,十里連營,大軍浩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