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訊息傳來不久,他就接到了楊浩的聖旨,追敘宋軍自遼國撤退時他的殊異表現,予以褒獎,並提拔為太子少保,令其繼續鎖守邊關,等候朝廷大軍,一併發動反擊,
緊接著,曹彬、潘美以及軍中袍澤好友的私信也一一送到了他的案頭,然後就是李家的親信家人風塵僕僕地趕來,得知姐奴仍是太后身份,李家尊榮絲毫沒有削弱,就算是那個無能的外甥皇帝,遜位之後也封了個鎬王,一般來說,遜帝封個公爵之位也就夠了,封王實是殊恩了。
以上種種,李繼隆也是個骼明人,如何還不知道該怎麼去做?
想反麼?他能反到哪兒去,除非投奔北朝。何況,他雖不知曹彬潘美在送信給他勸他順服的同時,業已知會了心腹將校,一旦他李繼隆懷有異志,便行誅殺,卻知道自己剛剛成為一方統帥,在軍中尚無根基,他做這皇帝的臣子時,捧的是大宋的帥印,身後是皇權君上,將士自然從命,如果他真想反,有多少人願意跟他走,也太成問題,於是這順未便也遞了上來。
此時李繼隆當面之敵就是耶律休哥的主力部隊,他承受的壓力著實不小。
楊潔御駕親征,很快就要到了,曹彬率羅克敵等一眾宋國大將,以及拓拔昊風、張崇巍、艾義海三位西夏將領趕赴雁門關去了,楊浩親征,帶的是楊繼業、童羽、李華庭等騎兵隊伍以及以潘美為帥的大隊宋國禁軍。
楊浩依稀記得,歷史上楊繼業就是在雁門關一戰主動出兵誘敵,結果吃了遼兵的埋伏送了性命,而身為主帥的潘美在約定時間沒有等到趕來匯合的楊繼業,於是下令退兵,結果因此背了黑鍋,被後人一本《楊家將演義》,便從開國第一名將,變成了一個靠裙帶關係上位,只知道陷害忠良的潘仁美潘太師。
楊浩可不希咎二人重蹈覆轍,論起用兵穩建的風格來,誰能及得上曹彬,所以他把曹彬派去了雁門關,而自己則親自帶著這兩位大將軍殺奔東城。
宋國這時的確有了些麻煩,前些日子傳言交趾國兵馬頻繁調動,現在已經證實了,文字首發:③〓Z〓中〓文網手打更新!由於宋國政局動盪,交趾竊以為天朝威風不再,於是怦然宣佈獨立,不再承認是宋國藩屬。楊浩沒理會他們,區區交趾的些許騷動,在他看來只是癬疥之疾,北朝兵馬才是心腹大患,先把他們擱在一邊,解決了北邊,再收拾他們不遲。
遼國方面現在看來倒是一派蒸蒸日上的氣像,先是大獲全勝,殺得宋國三十萬大軍落花流水,就連御駕親征的宋國皇帝也死在了逃跑的路上,訊息傳來,大遼舉國振奮,歡欣鼓舞。
幽雲十六州的漢人,還創作了些詩詞歌賦、俚曲小調,嘲諷宋軍氣勢洶洶而來,抱頭鼠竄而去。
北朝漢地百姓在那裡已經生活了很多年了,平民百姓,誰給他們安定的生活,讓他們太太平平地生活下去,他們就擁護誰,什麼夷狄之辯、民族觀念,又不能當飯吃,更不能給他們帶來任何好處,他們才不在乎皇帝是趙還是姓耶律呢,或許有些讀書人還會在吟風弄月的時候說說什麼故鄉月明的話出來,不過要他們拋頭顱灑熱血,同樣找不出幾個人來,現在北朝對他們可並不賴,政治開明,漢人的地位也在逐步提高,一樣的有科舉,一樣的入朝為官,律法上也嚴禁各種岐視漢人的陋習,他們還有什麼不滿足的?
遼國大捷,蕭綽立即按功論賞,有過則罰,賞罰分明,手段凌厲,緊接著便趁勝追擊,親自攜幼帝坐饋南京幽州,督促錢糧,前敵交予大於越
耶律休哥,擺出了一副誓報宋人侵略之仇,甚至大舉南下的氣派,頗有點主賢臣忠,眾志成城的氣派。
至於上京那邊,經過幾年的治理和血腥清洗,又是在遼國大捷,皇宣威望陡然澆升的時候,她想不到還會出什麼事。還會什麼問題呢?這幾年殺的人還不夠多嗎?誰還有那個膽拳,仍然鋌而走險?她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前面。
前面的耶律休哥也是振奮精神,全力以赴,大丈夫建功立業、彪炳青史,正在今日,如何不抓住這個機會?
耶律休哥調兵遣將,【x》以蠶食之策步步推進,【x》穩紮穩打,【x》與此同時,【s》從近衛軍、翰魯朵軍和鐵林軍中抽調精銳,【w》組成了一支八萬人的野戰主力,【。》做為摧毀宋軍戰力的最精銳部隊。【n》李繼隆退守定州,【e》分兵各處封鎖要塞,【t》駐守定州本陣的只有十萬多人馬,其中大多是步卒,也有一支騎兵,兵甲配備比遼國的鐵林軍還勝一籌,但是宋國這邊馬匹實在是太少了一點,這支重點裝備,視之為主戰兵團的騎兵隊伍,滿打滿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