彎曲的像小便,射程近得像迫擊炮的玩意兒,真用起來,甚至還比不上一門長管的8寸炮。
大口徑高膛壓火炮的製造在那個時代,絕對可以稱得上是大工業的王冠,地位類似於後世的大推力渦扇發動機。在這個方面一向以來,英國人都是有著明顯的技術優勢的。雖然克虜伯大炮很出名,但是,克虜伯大炮其實也不過11寸口徑而已。最早在軍艦上使用12寸長身管高膛壓火炮還是英國人。德國人花了很大的力氣,才總算在前幾年搞出了12寸口徑的艦炮,但是在效能上,和英國貨美國貨,還是有差距,尤其是在身管壽命上,差距明顯。目前德國人制造的12寸炮的身管壽命只有英國貨和美國貨三分之二的壽命而已。而製造成本上卻又沒有任何優勢。加上這些巨炮的炮管都非常昂貴,這也就導致了使用成本的上升。
德國人得到了一些情報,說是英國人已經在測試13寸口徑的火炮了。雖然看起來13寸比起12寸,口徑只是大了一寸而已,但是,這卻意味著它使用的炮彈的重量會大上一大截,威力自然也會大上一大截。比如說,6寸炮的炮彈重量一般在40…50公斤之間,而8寸炮的炮彈重量就達到了100公斤,11寸炮的炮彈的重量就有300公斤左右了,然後12寸炮的炮彈,重量就達到了500公斤以上了。而傳說中正在研製的,英國人的13寸炮,炮彈重量絕對要超過600公斤了。
這樣重的炮彈,動能自然大得多,穿甲能力和爆炸威力自然也大得多。正因為得到了這樣的情報,所以德國人才將新的戰艦的標準定為能抵抗13寸口徑火炮的射擊。而且德國人也正在努力的研製新的13寸口徑的大炮。只是研製計劃雖然已經有了,但是研製過程卻並不順利。而且很可能當這些火炮能夠最終裝上軍艦的時候,英國人已經有了更大口徑的火炮了。
相形之下,麥克唐納財團在大口徑火炮方面的技術就比德國人好不少了,雖然在這個行當上,麥克唐納鋼鐵和麥克唐納步兵武器公司起步的時間並不比德國更早,老實說,麥克唐納財團的科研力量也不見得就比德國人強,但是,麥克唐納財團卻有一個德國人比不了的優勢,那就是他們多了一個穿越者。不要說史高治本來就是個理工出身的傢伙,本人就擁有不錯的知識和技術,單就知道哪些科技樹是正的,哪些是歪的,就要佔大便宜了。因為科研的過程,很大程度上就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原本的歷史上的愛迪生為了發明燈泡,據說實驗了上千種材料。這些失敗的實驗,消耗了大量的時間和財力。而到了,這個時空裡,史高治直接給出了一個指示,短期用碳絲,未來用鎢絲。一下子就讓研究的難度下降了好幾個數量級。知道大勢,知道哪些技術才是將來有前途的技術,這就是無與倫比的大優勢。有時候甚至都不一定需要他有史高治那樣紮實的理工基礎,只需要有在未來的生活經驗就夠了。比如說,哪怕是個文科生,穿越到蘇聯去,也知道電子管小型化絕對是點歪了科技樹。哪怕是個腦袋有問題的黃肥皂,穿越到納粹德國去,也肯定知道,海森堡的原。子。彈不可能造出來的結論絕對是錯的。(當初,海森堡在計算需要多少U235才能達到爆炸的臨界質量的時候,用錯了公式,得出了一個大得難以想象的數字,以至於讓他認為,原。子。彈根本就不可能造出來,至少不可能用鈾和鈽造出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海森堡還提出了一個在現代人看了極度奇葩的設想——透過一次聚變來引發裂變,和現代氫。彈正好倒了個個。要是美國人英國人知道德國的核武器計劃居然是這樣的,估計就犯不著派轟炸機去炸德國人的重水工廠了。)
正因為有著這樣的優勢,所以,在科研力量其實不但比不上英國,也比不上德國的情況下,卻取得了不亞於英國的技術進步,而且花費的財力更是遠遠的小於這兩個對手。因為,麥克唐納財團事實上並不是在開創技術,而是在跟隨研究。而追隨研究,總是超級省錢。比如當年美國開創性的研究出了原。子。彈,花掉了25億美元,而他後面追隨的赤兔國才花掉了多少?美國人開創性的研究出了第五代戰鬥機,花掉了數千億美元,赤兔國追隨出來的J…20絕對用不了這麼多錢。
“你們的13。5寸火炮是現。貨嗎?”在看到這個方案之後,提爾皮茲這樣問道。
“是的,海軍大臣閣下。”唐納德驕傲的回答說,“我們的13。5毫米炮已經經過了多次的實驗了。效能比現在的12寸炮又有了很大的進步。它可以在非常遠的距離上擊穿任何現役戰艦的裝甲。如果貴國政府認同了我們的方案,13。5寸火炮絕對沒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