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主,雙手分執,更接近於刀叉。
在中國文人的幻想中,對筷子及其使用的用心體察,有助於武功的邁上新臺階,見之於《雪山飛狐》那一場飯桌上的切磋。“胡斐不再伸筷搶菜,卻將筷子高舉半空,遲遲不落,雙眼凝視著苗人鳳的筷子,自己的筷子一寸一寸的慢慢移落,終於碰到了白菜。那時的手法可就快捷無倫,一挾縮回,送到了嘴裡。苗人鳳瞧不見他筷子的起落,自是不能攔截,將雙筷往桌上一擲,哈哈大笑。胡斐自這口白菜一吃,才真正踏入了第一流高手的境界。”
筷子雖不直接傷人,卻存在著一種隱性的、內在的力量。這種內在的力量並不體現在筷子的被使用過程中,而在於它的暫時被停止使用,近似於道家的房中之術。在中餐的飯桌上,一個人要顯示威嚴,無需大聲咆哮,更不必砸爛器皿,只消把筷子“重重地”扣在桌上即可,既不失禮貌,又捍衛了尊嚴。相比之下,刀叉就不是以“拍”或“扣”,巴特先生如果碰巧在蒙帕那斯的某個飯局上光火起來,就惟有將刀叉在雪白的桌布上亂拋一氣,而且第二天一定會成為小報的頭條醜聞,事後,巴特先生也將會為此而羞愧萬分。
摔酒杯只是一個訊號,真正出力的是埋伏在屏風之後的刀斧手;筷子就不同,他既是資訊也是媒體。當一雙筷子“啪”的一聲被拍在案上(扣下的筷子,需保持整齊不亂,越整齊越有威嚴),那氣勢,只有驚堂木可以相提並論。
這個權力只供長者或飯桌上的權威人士享用,而且多行使於奉行家長制的家庭。司馬光《家範》雲:“家人之道,尚威嚴也。”如果一個家長在飯桌上只是享有起筷的優先,而沒有獲得將同一雙筷子隨時拍在桌上的權力,這樣的權威體系無疑是不完整的,具有君主立憲的色彩。與此同時,適宜“扣筷”的桌面,以硬木為佳,玻璃次之,皆不可覆蓋桌布。塑膠桌面以及任何發聲偏悶者,都是對權威的否定。我注意到,凡是厲行家長制的家庭,都比較喜歡以硬木或玻璃來做餐桌的桌面。
讓舉起的筷子,在嘴和飯桌之間做突然的中途停頓,而不是輕易地就扣於桌面之上,與此同時,臉色亦不可驟變,而宜保持一種凝滯的膠著狀態,此乃“扣筷”的最高境界。所謂“引而不發,躍如也”,不戰而屈人之兵。
傻瓜泡麵指南
從來沒有一種麵條,在本名之外還同時使用著如此之多的諢名並且混跡江湖凡四十餘載而聲名不衰——不錯,在下說的,正是大名鼎鼎的泡麵是也。
說他諢名多多,是因他又名速食麵(在臺灣使用),即食麵(在粵港使用),熟泡麵(在上海使用)或者泡麵(相容於任何漢語地區)。。說他“混跡江湖”,是因為他雖已在眾麵食裡混成了最具WTO概念的首屈一指的“全球化老大”,卻有著至今仍來歷不明的出身。據一項調查顯示,在被問到“泡麵到底是誰發明的”時,有32。3%的印度尼西亞被訪者認為是印尼人的發明;韓國則有25。6%的國民相信是韓國人的創造;我們中國人比較客氣,僅有17。6%的消費者深信此物乃中國聰明智慧的結晶。
比較而言,還是中國人的答案比較接近事實,而公認的事實是:世界上第一包泡麵於一九五八年出自大阪日清食品公司會長安藤百福之手,而安藤百福又是華裔商人吳百福先生的日本名。而另一個更具說服力的依據是:在二零零一年度被地球人“方便”掉的四百三十多億包泡麵裡,有約40%是在中國境內的生產線上以“大珠小珠落玉盤”之勢被快速地“方便”出來的。與此同時,中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泡麵消費國。
儘管泡麵享有如此之高的全球化地位,不過,無論是在美國(年均消費泡麵一千六百一十噸,緊隨中國之後位居全球第二)還是亞洲各地,因為廉價,因為缺乏營養並且不健康,泡麵至今仍被視為是一種苟且的飲食,一個經常吃泡麵的人甚至是可恥的。即使吃麵者自己不這樣認為,但是絕不能阻止他人有此觀感,即使在他吃飽了以後。對於“你最想請誰吃泡麵”這個問題,日本人的答案依次如下:德川家康、克林頓、阪本龍馬、織田信長、拿破崙、埃及豔后、聖德太子、伊麗莎白女王、披頭士、豐臣秀吉。我認為,此種“自便”慣了之後的“與人方便”,與其說反映了日本人對上述人物的尊敬,不如視其為一種惡作劇式的苦中作樂。
一個至今還或者並且活在中國的能買到泡麵的地方的中國人,一生中難免會吃上至少一回吧——那誰,你說什麼,你真的沒吃過一次泡麵?泡麵你真的一回沒吃過?來人吶,拉出去餵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