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4 / 4)

小說:食相報告 作者:旅遊巴士

味,與野生烏魚子的那種甘香不可同日而語。

日本人也很饞烏魚子,臺灣的是烏魚子之風究竟是島上原住民的獨創,還是在日據時代由日本人引進,一時也很難考證。

按照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對烏魚的記載:“生東海,狀如青魚,長者尺餘,其子滿腹,有黃脂、美味。”因此,我懷疑食烏魚子的傳統在中國很有可能早已有之,不然的話,李時珍就不會強調指出“其子滿腹,有黃脂、美味”了。

臺灣大學林文月教授指出:日語的“烏魚子”,是“唐墨”的標音訓讀。日本人歷史上一向崇唐,故“唐墨”的說法很可能是“以其形似中國書道用具之墨故”。

臺灣的烏魚人工養殖的確始於日據時期,據史料記載,當時每年一月至三月,漁民在沿岸捕撈烏魚苗,放養於淡鹹水魚塭之中與其他魚類混養,但數量不多,非屬重要養殖魚種;到了十多年前,烏魚的人工繁殖技術成熟,並有養殖業者大量放養成功後,帶動了當地養殖烏魚的風潮,逐漸有替代放養鰻魚的趨勢,但由於市場需求量很大,目前主要的烏魚子供應,大部分都取自養殖烏魚或者是從美國、澳洲、巴西等地進口的烏魚子再加工。

我不知道日本是否也產烏魚,但據報道說日本有廉價的假烏魚子出售,那種極為形似的假烏魚子,系用鯊魚和鱈魚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