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部分(3 / 4)

小說:驚門 作者:

的那位徐妖王勝治,助正一祖師鑿建正一三山已是一千二百多年前的故事。山還是那座山,但來的人不同,伴隨著世間百態的變遷,故事也是不一樣的感覺。

石野是直著走進去的,自齊雲觀入三山洞天,沿途鬥法三場登上了方正峰;而成天樂是橫著逛過來的,自法柱峰穿三山洞天至承樞峰,沒有人攔路打架,他先後拜見了三位前輩,帶著正在開竅的史天一和一隻尚未開竅的小妖怪。

我們的成總進了三山洞天,為這仙家氣象連連驚歎,頗有點像劉姥姥進了大觀園。但他畢竟不是劉姥姥,正一三山也不是大觀園。其實成天樂就隨身帶著另一片仙家洞天,其規模堪比正一三山,而且更加玄妙神奇,只是這傻小子自己尚不清楚。那是他一直在親手祭煉和打造的世界,也是他將來所面臨的最重大的抉擇……嘿嘿,這裡暫時還是不劇透了。

成天樂這次三山洞天處女行,幾章之內恐怕走不完。我很喜歡這種講故事的感覺,看著他的腳步娓娓而行,感覺自己也進入了那種狀態。

前不久在北京請崑崙仙境眾書友喝酒,品老春黃談讀書趣,石野進正一三山的時候,其實大家也進去了,但是很多人當時都沒投月票,呵呵,因為當年還沒到起點來看書。而如今已經相聚把盞,斯亦為人生幸事。

成天樂入三山,意味更逍遙,諸位若覺風光好,請留下您的月票,多謝!

**(未完待續。)

589、書同畫,水寫山

見成天樂好奇的左右張望,履世介紹道:“法柱峰西面這條山路共有三十六彎,亭臺房舍亦有三十六層分佈,象徵三十六洞天丹道次第。但弟子居住之所,卻不是按照修為高低住在特定的某一層,基本以師徒傳承選擇某一處院落,還有些地方是平日的清修及閉關之所。”

說話間山路已轉了十八彎,就在這裡走向了一條延伸的岔道,前方傳來了水聲,履世又介紹道:“前面就是題心壁,是我師祖養氣之所。早年師祖曾讓我師尊就在這裡練習書法十年,幾乎將世間所能蒐集到的名帖印本都拿來了,而我師尊年過不惑後才於此地修為大成。”

剛才成天樂問史天一履世之師澤名幾時大成,沒想到此刻履世就介紹了他師父的修煉。按照履世剛才的說法,澤名應該是三十五歲時被和光叫到了題心壁,扔給他歷代名家書帖,習練書法十年,然後才突破金丹大成之境的。

在密林間轉過一塊凸出的巨石,眼前豁然開朗。高處的山崖上有一道泉流沿石壁而下,在山勢平緩處蓄成一個三丈方圓的水池,水深約兩尺清澈見底。泉流邊還有一片天然形成的石壁,表面呈現流雲狀的花紋,就像一幅寫意畫。

有一位髮絲斑白的高簪道人,手持一根丈二長的如椽巨筆,正在石壁上寫字,他就是和光真人了。和光手中的筆就是一根長竹竿,表面已經摩挲得晶瑩如玉,末端並沒有真正的筆毫。而那筆毫是水凝聚而成的,竹竿末端形成了有形的筆鋒。

和光真人正在寫字。是《老子》的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已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

成天樂所修並非是金丹大道,並不清楚這一段就是丹道中所謂的“歸元訣”,與道德經的第五十六章“玄同訣”相呼應。但他也讀過道德經,看和光真人寫下的這段文字,其中自有御神之妙,也是在做語言難解的神念註疏。

和光真人參悟經文玄妙並以這種方式向旁觀的弟子演示,這是不可思議的高超境界與神通手段。筆端無墨,字是用水寫上去的。那水跡卻不風乾也不流淌,就這樣凝聚於石壁之上。筆端只有那麼一掬清水,不斷的留在石壁上卻不見少,成天樂能夠感應到這位前輩以筆鋒為引,不斷的將池中清水以玄妙的神通攝於筆端匯聚。

成天樂不由得想起了和鋒真人採取落雷金時所施展的神霄天雷術,而像和光這樣寫下一篇書法,不僅需要大神通成就,而且還須耗費**力運轉。字雖然是一筆一畫的寫成,但氣韻整體相連。無論出現法力不繼、定力難持、氣韻凝滯或意境散亂等任何一種情況。石壁上的水跡都會流下來,寫不成完整的一篇。

和光的書法極佳,形神皆妙甚至到了無需稱讚的地步。成天樂莫名感到有些慚愧,就在前天。張榮道還誇他的字寫得漂亮,但與和光真人這石壁題書相比,簡直就是八哥遇到了畢方。中國水墨自古講究書畫同源。而和光的這篇書法本身就是山水畫,他用水寫在了山上。

當一整篇歸元訣寫完。這位前輩終於收筆轉身笑道:“成總,久仰了!”他身後的字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