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頭攻擊“陸奧”號的是章學洋少校。
與鍾興臣不同,章學洋是留德飛行員,現在是第三艦載航空兵聯隊,即“漢高祖”號航母上的俯衝轟炸機中隊長。
因為甄振國轟炸機場的行動非常順利,所以章學洋就沒有去機場,而是跟在魚雷攻擊機群后面來到了軍港上空。
按照要求,他們的首要攻擊目標是日本航母。
可惜的是,章學洋帶著機群在軍港上空飛了兩圈,都沒有發現那些目標特徵極為明顯的航母。
要知道,在空中俯瞰,航母與主力艦的差別非常明顯。
找不到航母,章學洋自然選擇了次要目標,即噸位最大的主力艦。
問題是,等他盯上“長門”號的時候,鍾興臣率領的魚雷攻擊機群已經攻擊得手,“長門”號即將翻覆。
顯然,沒有必要在“長門”號上浪費寶貴的炸彈。
結果就是,章學洋盯上了停在“長門”號內側,還沒有遭到轟炸的“陸奧”號。
事實上,“長門”級戰列艦與日本海軍的其他戰列艦有很明顯的區別,即“長門”級只有四座雙聯裝十六英寸主炮炮塔,而且兩座尾部炮塔是揹負式,而同樣只有四座主炮炮塔的“金剛”級的兩座尾部炮塔是分開的。至於其他日本戰艦,則都有六座雙聯裝主炮炮塔,一眼就能分辨出來。此外,“長門”級的艦長、艦寬都比“金剛”級大得多,而且司令塔也更加雄偉。
在對“長門”級進行現代化改造的時候,日本海軍特意加大了司令塔。
也許,日本海軍認為,高大的司令塔,讓主力艦看上去更加雄偉。誰能想到,高大的司令塔也是極為明顯的目標特徵。
要知道,從空中俯瞰,“長門”級與“金剛”級最大的區別,就是司令塔。
七點二十八分,章學洋率先投下炸彈。
與鍾興臣一樣,章學洋也是中國海軍飛行員中的佼佼者,只不過他擅長的是高空俯衝轟炸,而不是低空水平轟炸。
命中點在“陸奧”號的b炮塔頂部,而且五百公斤航空穿甲彈肯定擊穿了炮塔裝甲。
結果可想而知。
與加大航空魚雷一樣,在中日戰爭之後,中國海軍認識到,二百五十公斤航空穿甲彈太小了,對付航母還算可以,但是要對付擁有厚實裝甲的主力艦,就非常勉強,因此在一九三四年就提出研製五百公斤級航空穿甲彈。
為此,中國海軍專門研製了“雪雕”式俯衝轟炸機。
有趣的是,中國海軍最初希望用一種機型發展出俯衝轟炸機與魚雷攻擊機,以此節約研製經費,降低生產成本與簡化後勤保障。可惜的是,這兩種用途既然不同的戰機根本就不可能糅合到一起,至少在一九三零年代辦不到。也正是分開發展,才有了在大戰初期效能超群的兩種艦載飛機,也才因此成就了“雪雕”的威名。
可以說,“雪雕”是當時世界上效能最突出的俯衝轟炸機。
!@#
第六十七章 雷霆萬鈞
第六十七章雷霆萬鈞
很多人都認為,“雪雕”是以ju…87“斯圖卡”式俯衝轟炸機為基礎發展而來的,甚至有人認為“雪雕”是“斯圖卡”的艦載版。不可否認,“雪雕”與“斯圖卡”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最突出的是翼根帶下反角、外翼段為上反角的鷗型機翼。但是,“雪雕”絕對不是“斯圖卡”的翻版。
事實上,在設計“雪雕”的時候,成都飛機制造廠確實借鑑了“斯圖卡”那種較為優秀的外形。更重要的是,成都飛機制造廠在設計“雪雕”之前,就已經從德意志第二帝國獲得了“斯圖卡”的整套製造圖紙,並且引進了生產專利。只是到最後,成都飛機制造廠並沒有仿製“斯圖卡”。原因很簡單,“雪雕”取得成功,讓中國空軍放棄了“斯圖卡”,選擇了岸基型的“雪雕”。
“雪雕”能夠取得成功,關鍵就是其基礎設計。
可以說,從一開始,成都飛機制造廠就把準了海軍的脈,把俯衝穩定性放在了所有效能指標之前。正是如此,“雪雕”才採用了較為怪異的鷗型機翼,在氣動佈局上與當時的高速飛機有很大的區別。
當然,根據海軍的要求,“雪雕”並沒有照搬“斯圖卡”的外形設計。比如,“雪雕”採用的是可收回前三點式起落架,而且尾部的小輪也能收回到機體內部,大幅度降低了飛行阻力。
事實上,“雪雕”算不上是高速轟炸機。
因為“雪雕”是在一九三四年開始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