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權。
二月底,魯登道夫在回柏林述職的時候向德皇提出,只要再給他四十個師,他就能在半年內擊敗俄國。
顯然,魯登道夫有點得意忘形了。
所幸的是,德皇並沒被勝利méng蔽雙眼。在答應給魯登道夫增派二十個師之後,德皇並沒要求魯登道夫在半年之內擊敗俄國,只是讓他關注羅馬尼亞與保加利亞,爭取在年內讓羅馬尼亞與保加利亞參戰。
說得簡單一些,德皇更希望得到羅馬尼亞與保加到亞的資源。
俄國接連三次在德軍面前戰敗,不但丟掉了bō蘭地區,還丟掉了大半個西里西亞,對仍然處於觀望狀態的羅馬尼亞與保加利亞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相對而言,羅馬尼亞受到的影響更大一些。
當時,帝國已經與保加利亞達成了參戰的基本協議。
按照約定,只要保加利亞以軸心國成員身份參戰,就將獲得一部分塞爾維亞的土地,並且得到帝國的安全保證。保加利亞當局對此極為滿意,只是帝國拉攏羅馬尼亞,讓保加利亞當局有點猶豫。隨著德軍在東線取得第三次重大勝利,還幫助奧軍打了大勝仗,保加利亞當局肯定會盡快決定立場。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兩到三個月之內,保加利亞就將以軸心國身份參戰。
關鍵,還是在羅馬尼亞。
對帝國來說,羅馬尼亞的意義十分重大,因為這個位於多瑙河下游的國家,不但有歐洲大陸上最大的油田,還有富饒的土地。對帝國來說,羅馬尼亞的石油與糧食是能夠就近獲取的主要戰略資源。
此外,羅馬尼亞的地理位置也十分重要。
如果羅馬尼亞加入軸心國集團,那麼帝國就能對俄國實現三面包圍,等於把俄軍的防線延長了差不多一千公里。對於已經瀕臨崩潰的俄軍來說,增加一千公里的防線,等於製造更多的防禦缺口。
可以說,只要羅馬尼亞投入軸心國懷抱,俄國離戰敗就不遠了。
只是,與羅馬尼亞的談判進行得並不順利,至少在魯登道夫橫掃bō蘭地區與西里西亞之前,羅馬尼亞依然傾向於協約國集團,主要就是帝國首先拉攏保加利亞,而且與奧匈帝國關係密切。
針對這一點,魯登道夫已經制訂了一份專門針對羅馬尼亞的作戰計劃。
如果羅馬尼亞明珠暗投,魯登道夫就將動用兩個集團軍,計劃在三個月內掃dàng整個羅馬尼亞。
當然,這份計劃仍然鎖在檔案櫃內。
對帝國來說,拉攏羅馬尼亞要比征服羅馬尼亞有利得多。
到二月底,俄國當局認識到,如果英法再無所作為,俄國將承受德軍的全部壓力,戰敗也就在所難免。為此,沙皇在二月下旬,連續三次向英法發出請求,要求英法儘快在西線採取實質xìng的進攻行動。
可惜的是,英法根本無法滿足沙皇的要求。
可以說,在一九一五年二月底,隨著德意志第二帝國調整整體作戰方針,德軍在歐洲大陸戰場上迎來了自馬恩河會戰之後最為有利的局面,似乎勝利就在眼前,甚至有很多人相信能在年內取勝。
顯然,這也太樂觀了一點。!。
第一百一十四章 主動迎戰
二月,馮承乾在大西洋上的好這用光了。
整個一月份,馮承乾率領的“柏林”號快速巡洋艦在北大西洋上橫行無忌,雖然只擊沉了十多艘商船,但是導致英國的海運量驟降了百分之六十。到一月的最後幾天,這一情況發生了變化。
一月二十九日“澳大利亞”號與“紐西蘭”號戰列艦回到北大西洋。
按照英國皇家海軍的部署,這兩艘戰列艦與四艘輕巡洋艦組成了獵殺“柏林”號的特遣艦隊,在北大西洋上搜尋了近十天。在此期間,特遣艦隊好幾次差點發現“柏林”號,但是都沒能逮住“柏林”號。
直到二月十二日,特遣艦隊才首次看到了“柏林”號。
當時“柏林”號正在葡萄牙西面大約三百公里處活動,搜尋與攔截經直布羅陀海峽前往英國本土的船隻。因為從印度洋與遠東地區起航的船隻,大部分都經蘇伊士運河進入地中海,再經直布羅陀海峽前往英國本土,所以這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線之一,平常都有成百上千的船隻。
只是,現在的情況卻不大一樣了。
“柏林”號在這附近活動了五天,只攔截了一艘不到一千噸的小
船,俘獲了幾十噸燃煤與一些淡水。
繼續呆下去,將孌得極為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