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發現他們在戰後建造的“沙恩霍斯特”級在綜合效能上,甚至比不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建造的“德夫林格”級主要就是,“沙恩霍斯特”級的綜合設計水平,比“德夫林格”級差了一大截,導致在三萬八千噸的滿載排水量下,只配備了九門二百八十毫米主炮,最高航只有三十二節,最大續航力也只有九千海里導致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就是在馮承乾回國之後,從德意志第二帝國挖走了很多艦船設計師與船舶工程師,此外幾乎所有華裔工程師都跟隨馮承乾回國,結果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國的艦船設計能力在戰後大幅度降低,而“沙恩霍斯特”級的設計工作正是開始於大戰結束之後,並且持續了十多年之久,到一九三五年才正式動工建造
當然,中國海軍沒有做這筆買賣
說白了,在中國海軍中,三艘“德夫林格”級的地位比兩艘“拜仁”級還要高,是絕對的主力艦
再說了,中國當時沒有能力建造主力艦,也沒有足夠的經費採購的主力艦
也正是如此,在採購了“沙恩霍斯特”號之後,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才追加訂購了“格奈森瑙”號
不管怎麼說,在“俾斯麥”級開工建造前,“沙恩霍斯特”級是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能夠建造的唯一的主力艦換句話說,如果不是“俾斯麥”級的設計工作順利完成,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很有可能在一九三九年追加訂購兩艘“沙恩霍斯特”級,確保在主力艦的總體數量上不亞於英國皇家海軍
由此可見,在一九四二年底,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中有四艘快戰列艦、兩艘戰列巡洋艦與兩艘在火力上達到了戰列巡洋艦水準的大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