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力為目的。雖然也轟炸過倫敦幾次,但是轟炸目標都是郊區的工廠,以及工廠附近的工人居住區。
顯然,這是非常有效的戰略轟炸手段。
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英國的工業產值就下降了將近百分之二十。雖然沒有炸燬多少工廠,但是高強度轟炸使很多工廠都無法開工,或者是無法全速生產,從而導致工廠的生產效率大幅度降低。
隨著帝國空軍開始轟炸倫敦市區,英國的工業產值開始迅速回升。
戰後,很多人都認為,如果德皇威廉二世沒有胡亂指揮,那麼到一九四一年五月底,英國就有可能在轟炸下投降。原因很簡單,在最初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帝國空軍就使英國的工業產值下降了百分之二十,如果轟炸持續半年,那麼到一九四一年五月底,英國的工業生產基本上得癱瘓了。
沒有工業,英國自然得投降。
暫且不說這種觀點是否正確,至少轟炸工業設施要比轟炸大城市更有價值。
可惜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國錯過了這個機會。
到德俄戰場再次開打的時候,英國不但沒有投降,反而變得比以前更加強大,而且英國軍民的鬥志也更加旺盛。
從某種意義上講,德意志第二帝國已經失去了讓英國投降的機會。
在戰略上,德意志第二帝國走了最為錯誤的一多,〖中〗國也受到了影響。
原因很簡單,英國不肯投降,而一九四一年的夏季即將到來,德意志第二帝國要想迅速取得勝利、甚至可以說是要想取得勝利,就得爭取儘快擊敗紅婁,然後回師英吉利海峽,攻打英國本土。這樣一來,德意志第二帝國自然要求〖中〗國儘快向紅俄宣戰,配合德軍從兩個方向夾擊俄軍。
一九四一年一月初,帝國大使在向〖中〗國外長遞交國書的時候就提到,如果英國沒有在五月底之前投降,那麼〖中〗國最遲得在六月底向紅俄宣戰,幫助德軍牽制住兩百萬俄軍,不然德軍不可能在下一個冬季到來的時候推進到莫斯科。也就是說,如果〖中〗國不及時參戰,那麼德俄戰爭將拖到一九四二年。
雖然馮承乾與吳鐵生都認為,即便〖中〗國參戰,德軍在年內擊敗俄軍的希望都很渺茫,德俄戰爭很有可能拖到一九四二年,但是兩人更加清楚,德軍能否在冬季到來之前攻佔莫斯科具有決定xìng意義。
要知道,美國已經莫道赫赫,而久拖不決的德俄戰爭必然會成為同盟國集團的禍根。
顯然,〖中〗國當局再也不能死抱著當初許下的承諾不放了。
問題是,〖日〗本還沒有戰敗,如果向紅俄宣戰,那麼〖中〗國就得取代德意志第二帝國,被迫兩線作戰。
可以說,德意志第二帝國在戰略上的失誤,把〖中〗國推到了深淵的邊緣。
當然,德意志第二帝國帶來的不僅僅是壞的影響,也產生了一些好的影響。!。
第一百一十二章 親兄弟明算賬
一九四一年的春節剛剛過去,馮承乾就見到了一位遠道而來的老朋友,即代表德意志第二帝國前來與中國協商軍事問題的特使,帝國海軍參謀長雷德爾大將。
為了來到中國,雷德爾很費了一番功夫。
從帝國出發後,雷德爾先是去了西班牙,然後達成一艘西班牙的郵輪前往阿根廷,再乘飛機去了智利,最後達成一艘懸掛葡萄牙國旗的郵輪橫渡太平洋。為了保密,雷德爾甚至喬裝成了一名旅行家。
受地理環境限制,中德在軍事上的合作一直不太順暢。
雖然在大戰爆發前,德意志第二帝國向中國提供了大量軍事技術,而且都是當時最先進的軍事技術,比如bf…109e戰鬥機、ju…88a中型轟炸機、四型遠洋潛艇的設計圖紙、四號坦克的生產線等等,但是在大戰爆發後,中德的軍事交流全面中斷,僅能透過電報傳送一些基本檔案。
有趣的是,雷德爾萬里迢迢的趕來,不是來送禮的,而是來向中國求助的。
當然,雷德爾也沒有忘記帶來一些中**方夢寐以求的軍事技術。比如,中國海軍與中國空軍一直想得到的大功率發動機的設計圖紙與製造標準,還有中國陸軍最欠缺的重型坦克的設計圖紙。
雷德爾想得到的,是中國在航空工業領域的一些先進技術,特別是轟炸機的技術。
別忘了,在一九四零年底,西飛自行設計製造的第一架四發重型轟炸機就已上天,而且在試飛中的表現非常不錯,完全達到了空軍與海軍提出的戰術標準,在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