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中國海軍的航母。
問題是,有這種可能嗎?
答案明顯是否定的。
中國海軍最先認識到航母的重要xìng,而且最先集中力量發展航母,還最先在海戰中讓航母充當主力,甚至是依靠航母擊敗了日本海軍。可以說,在海軍航空戰術方面,中國海軍遠遠領先於美國海軍。
更重要的是,中國海軍有太多的實戰經驗,而美國海軍還是一張白紙。
在正常情況下,美國海軍沒有任何可能擊敗中國海軍,至少不可能在勢均力敵的海戰中取得勝利。
為此,美國海軍就得另闢蹊徑,解決航母不足所造成的問題。
當然,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儘可能多的建造航母,哪怕是那些只能搭載二三十架飛機的小型航母。
事實上,這還不是美國海軍最嚴重的問題。
相對而言,僵化的制度造成的影響更大。
要知道,此時美國海軍的編制與指揮體系與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相比,基本上沒有本質上的變化,即依然分成太平洋艦隊與大西洋艦隊,而且所有戰艦都置於兩大艦隊的之下,嚴重缺乏靈活xìng。
尼米茲首先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
艦隊出港的當天晚上,尼米茲就給海軍部長髮了一封電報,提到以戰區來設定艦隊司令部,並且把艦隊司令部置於戰區司令部之下,負責指揮該戰區的艦隊,而太平洋艦隊司令部只負責協調各個戰區的作戰行動,並且統一管理所有戰艦,根據作戰需要,向各個戰區派遣艦隊。
說白了,就是把原本屬於太平洋艦隊司令部的作戰指揮許可權下方給戰區艦隊司令部。
這麼做,最大的好處還不是在指揮上變得更加靈活,而是讓艦隊排程更加合理,即根據戰場的實際情況,決定如何分配艦隊,而不是把艦隊固定的置於某一個司令部之下,而不受其他指揮機構控制。
說得簡單一些,就是最大限度的發揮出戰艦的作戰效能。
對於缺乏戰艦、或者說在未來肯定會缺乏戰艦的美國海軍來說,提高戰艦的作戰效能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後來,尼米茲的提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