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的朝會下來,皇帝已經頭痛欲裂,到了書房,又看見奏章如山,他更添不耐。方要坐下,他突然覺得胸口一陣發緊,有點喘不過氣來。皇帝忙到一邊的躺椅上,按照茅道長所教的方法,端坐好,深吸淺吐,半晌後,心口的沉重終於退去,後背一層冷汗,頭卻疼得更厲害了。
作為皇帝,他一向享受著至高無上的榮耀感,有時他都覺得自己是仙人履世,不然怎麼能成為一個皇帝呢?天下億萬人,只有他一人,站在了權力的頂峰,予奪予取,誰敢不從?!他手中掌握著多少人的生死之權,從來只有他讓人死,誰能讓他死?
可此時,皇帝忽然恐懼地發現,他也是個人,他感到如此虛弱,心頭亂跳,手腳無力,上面的屋頂都在旋轉……哪天,也許,他會真的生病,會死……
一瞬間,皇帝領悟了他此時最需要注意的,是他自己的健康!什麼朝事國事,什麼災民匪民,有什麼比得過他龍體的安康?!如果他有個三長兩短,還怎麼來行使權力?怎麼來享受皇宮裡的富貴?如果他不好好保護自己的健康,就是國泰民安了,和他又有什麼關係?
皇帝睜開眼睛,對一邊關切地看著他的孫公公顫抖著聲音說:“去叫太子來,朕現在頭疼,想躺躺。”
孫公公猶豫著:“陛下,是不是,要御醫來看看?”
皇帝慢慢地搖了搖頭。御醫一來看,馬上就要寫醫案,沒病也就罷了,如果真的有什麼病,片刻間,朝野上下就都知道了。自己過去總覺得能駕馭這些明裡暗裡的事,可現在卻不想讓人知道自己也許真的不舒服了。太子已然成年,現在又是災年,朝政隨時可能發生混亂,得先有個穩定的架構,才能安心療養。他說:“暫且不必,茅道長來時,朕與他說幾句就是了。”
孫公子不再多問,馬上應了去讓人請來了太子。
太子一臉恭順地進來,向著半躺在臥椅上的皇帝深深施禮:“父皇可好?”
皇帝極為微妙地皺了下眉,他在心裡總覺得太子虛偽,一方面遮遮掩掩地秘密與他的幕僚會談,皇帝的人打探不出來,一方面在臉上總是如此畢恭畢敬,親近無比。可皇帝也知道,這何嘗不是一種成熟?相比三皇子的不加掩飾的疏離和狂妄,皇帝寧可選擇太子的裡外不一,至少自己在表面上得到了尊重。
皇帝指著書案上小山一樣的奏章對太子說:“從今天起,你就拿這些去看看!有什麼特別緊要的可詳細告訴朕,別自作主張。其他的,你給朕寫個三言兩語的總評單子,然後自行批覆吧。”
太子內心激動,狠狠地用拇指指甲掐食指,才沒有喜形於色。過去,皇帝也時常遞給他奏章讓他看看,問問他的見解,可從來沒有這麼一推手,把一大堆奏章都給了他,讓他閱讀批覆!批覆啊!回批旨意,這就是監國理政了!他終於有了實權!人說皇太子比不上個縣令,縣令還管著幾千人,他東宮才幾百人!各部之官吏,都要假呂氏之手!現在,他只需一個硃批,就能表達自己的意思了!
雖然被喜悅充溢心懷,太子還是努力保持著平靜的表情,在面子上推辭了一下:“父皇,孩兒才疏學淺……”
即使太子沒有直接大笑出來,他眼中閃過的狂喜也沒有逃過皇帝的觀察。聽見太子推辭,皇帝冷笑:“那你是不想幹了?朕該讓你三皇弟來?”
太子驚得忙說:“父皇,孩兒願為父皇分擔政事!惟願父皇能保重好身體,萬壽無疆!”
皇帝哼道:“你讓人抬著這些回去吧,記住,若事關動亂,要馬上知會朕。若只是災重死人等等,寫上幾個字就行了。”
太子小心地問:“父皇,為何不用擔心死人?死的人多了會引發動亂,難道不該設法救助重災之地?”
皇帝有些疲憊地閉了眼:“到了這個時候,死的人越多越好,不必救濟了。”太子一驚,可接著一想就明白了:朝廷已經無力救災,無糧無錢,有些地方甚至無官無吏。此時如果民眾不滿,開始造反,朝廷只有束手待斃。所以皇帝說死的人越多越好:人都死了,就不會成為暴民了。
太子深感自己的淺薄,施禮道:“多謝父皇指教。”
皇帝心中多少喜歡太子這種虛心,指點道:“不僅不能去救助,對重災之地,最好能設卡嚴防!寧可讓那些饑民餓死在當地,也不能容那些饑民奔逃四方!你可知為何?”
太子緊張地應對:“此乃壯士斷腕之舉,既然無法救助那些饑民,讓他們逃荒在外,或是搶劫或是乞討,會讓周邊地區也淪為重災之地,所以,不能讓他們流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