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1 / 4)

小說:說錢 作者:恐龍王

鑄多少重幣,鑄多少輕幣,大王啊,是市場說了算。

單旗說完這些,又找補一句:大王,您“廢輕而作重”,不就是想佔老百姓便宜麼?結果必使“民失其資”,同時也是給自己“召災”。

民失其資可能不要緊,因為您的親屬沒有一個是民。但是國家稅收就要因為民窮而減少,您老人家的費用就會更不足了(王用將有所乏)!

您一不夠用,就要加緊搜刮,民不堪負擔,只有逃亡一途,那就有大麻煩了。

本來財政不是供您胡吃海塞的,而是有備無患的。“民離而財匱,災至而備亡”,老百姓一跑,您稅徵不上來,一點風險預備金都沒有,國家就要大崩盤了!

這,就是著名的“子母相權論”。

單旗的這個理論,又叫“金屬主義論”,主旨就是鑄造貨幣要足值,不能毛。因為金屬貨幣時期,錢本身還是個物件,有原料和製造成本,工序很麻煩,利潤也不是太高,所以“錢”還是值錢的。假如面值超過實際重量,錢的價值就“虛”了。

這個理論,對後代的影響那就大了。

唐代有個政府理財家第五琦,不大相信單旗的,把這個理論演變成了“虛實相權論”,認為完全可以鑄造不足值的錢,也就是一定數量的“虛錢”,既可方便流通,又可彌補“國用不足”。

他想得美!結果,政府一當十、一當五十的“虛錢”一出來,單旗說的就應驗了——貨幣貶值,谷價騰貴,民多餓死,第五琦也因此備受責難,下了臺。

後來宋代又發明了紙幣,錢就完全脫離了實物,變成純粹“虛”的了,一張紙而已。南宋詩人楊萬里(曾經當過地方財政官),便又把金屬錢比作“母”,紙幣比作“子”,主張紙幣發行量要與原有的金屬幣相平衡,要保證兩者能夠自由兌換。他認為這種“母子關係”也要相權。

單旗的頭腦是一流的,能預見貨幣未來發展幾千年。可惜周景王窮怕了,不聽他的,非要鑄大錢。

不過,也有當今的學者質疑,說周景王時代的錢,是“空首布”,也就是鏟子幣,沒有所謂大小之分,單旗的這個“子母相權”理論,可能是戰國人的偽託。

——就算是戰國人假冒單旗,也不簡單,起碼他們在那時候就懂得:不能濫發貨幣及其衍生產品,否則“民失其資”,國損稅收,大崩盤就在眼前!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第四篇 漢武帝是“國家貨幣”創始人(1)

誰敢堂堂正正說自己是個商人?

在皇權時代,也就是“封建社會”,我們都知道,商人為四民之末,是“士農工商”的末位,地位很低下。儘管他們房子豪華、服飾光鮮,終究還是矮人一頭。

這個排位是怎麼來的?

前面不是還說,孔子的學生子貢因為生意做的大,與國君都能“分庭抗禮”嗎?後來商人是怎麼成了賤民的?

變化就發生在兩漢時期。

西漢的司馬遷在做《史記》時,還是很重視商人的,特地開闢《貨殖列傳》,談論西漢前期的經濟,並記錄了一批大富豪的生平。

他說,他所列舉的大富豪,都不是靠著爵邑、俸祿得來的錢發家的,也不是靠“弄法犯奸而富”。他們是靠著種植、漁獵、經商,謀取利潤而致富的,“大者傾郡,中者傾縣,下者傾鄉里者,不可勝數”。

這詞語之間,對商人還是很讚賞的。富豪固然不能勢力“傾國”,但勢傾一個市縣還是沒問題的。

到了東漢的史學家班固寫《漢書》,也有一篇《貨殖傳》,但他對富豪的評價就不同了。他說,地方上的“富民”,以財富在鄉里取得聲望,都有奢侈不軌的惡行,更嚴重的還盜墓、賭博,靠違法而致富。他們的行為,是“傷化敗俗、大亂之道也”。

想來商人在那時候,正反兩個方面的典型都有,就像官員也有貪官和廉吏之分,可是班固不知為何特別仇視商人,一勺都給燴了!

班固老先生還第一次提出了“四大階級”說,即對“四民”的劃分。他的排序,是“士、工、商、農”。應該說,在他的觀念裡,各階層只有分工不同,還沒有高低之分。

可是到後來,商人不知怎麼就滑到最末一位了,變成了“士農工商”,而且這個排序也表示了階級的高低貴賤。

看來商人地位下降,是從東漢開始的。

班固是大史學家,古代史官的言論至高無上,連皇帝也得讓三分。班固對商人的這種厭惡,深刻影響了後世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