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3 / 4)

小說:說錢 作者:恐龍王

尊敬的“孔方兄”(5)

孔子這一段靠什麼養家?估計是在鄉間到處打雜。以後才有了一份“工作”,是在魯國的權臣季孫氏門下,做了一名倉庫小官“委吏”,實際上就是會計。

孔子知道,自己沒什麼本錢,長得漂亮不當飯吃,想“啃老”也指望不上,只有埋頭苦幹。他倒也不嫌這工作瑣碎、鄙俗,整天守在倉庫裡,收貨發貨,記賬算賬。那時候記賬,是在竹簡上,每進出一批貨,就要刻上一刀,他是一刀都沒錯過。

這工作雖然低賤,但是幹好了也不易。他的前任,就是因為賬目混亂,有貪汙嫌疑,結果被季孫氏攆走的。

孔子不同,他知道苦孩子就得下死力、幹苦活兒,才有出頭之日。久而久之,他總結出了一條經驗:“會計當而已矣。”也就是說,會計這活兒,沒別的,精確而已。

據說,這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句會計格言。

季孫氏感到很驚奇:想不到這帥男能把這工作幹得這麼好!一高興,就給孔子換了一個管制“乘田”,不過也還是小官——管理牛羊。

孔子毫無怨言,還是一絲不苟地幹。他後來曾經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

這話不假,他年輕時,比這更低賤的差事都幹過——民間樂隊裡的吹鼓手。人家婚喪嫁娶,他去給人家吹喇叭!

孔子的成功,沒有什麼竅門,苦幹加上遠大志向。

孔子早年乾的小官,是不入流的,連正式的“出仕”都算不上,直到50歲以後,才當了幾年高官。但他從30歲起開始做的民間教育工作,讓他揚名天下,終於成就了一番偉業。他的思想,就是在今天,也被于丹阿姨煲成“心靈雞湯”,溫暖著千千萬萬的人!

他之偉大,還在於說的都是大實話,沒有一句是讓人聽不懂的。他發跡後,齊景公向他請教治國方略,他回答得很樸實,但是一針見血:“政在節財。”

你看現在,他的話不還是真理嗎?那些只會搞“政在破財”的人,到今天不還是要讓人氣得吐血!

毛澤東在還沒批孔時,對孔子的那一套思想遺產還是很重視的。1949年他在新政協會議上見到會計界的老前輩徐永祚,還幽默地稱呼徐先生為“孔夫子的同行”。

能做得了“鄙事”,才是成功的基石——帥小子們可要都記住了。那種命運超級好,幹什麼都一帆風順的人,上帝早晚要滅他,這裡面沒什麼道理可講。

在當今金融危機影響下,工作難找,薪酬又低,但是別忘了:能不能做“鄙事”,那是上帝對你的考驗。說不定,做了一份“淡得出鳥”的工作,反而有希望將來流芳百世!

古代金融界的一杆孤獨大旗

前面我說過,做人要做“國際象棋手式”的人,看問題要看到隱形的規律。

規律從來就是隱形的,聰明人看得清,老實人看不見。否則怎會有人先富起來,有人賺不著錢只得號稱“堅持理想”?

什麼是理想?理想是一種完美境界。而窮——溫飽尚且吃力,配談什麼理想!

所以我說,窮人不諱言自己窮,那才是真有救了。窮人要是嘴硬,用豬皮抹嘴,說“我很窮,但我的思想很富有”,那不是孔乙己?

會下國際象棋的都知道,在國際象棋的棋盤上,從我方到對方有一條無形的對角線,誰先佔住這個對角線,誰就必是最後的大贏家。

這個對角線,沒人給你畫出來,你得自己會看。在金融界,這樣的隱形對角線有很多,專門檢驗你腦子聰明不聰明、眼睛盲不盲。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三篇 銅錢是我們尊敬的“孔方兄”(6)

在咱們中國,自從誕生了錢這個好東西,對它神化的有,對它讚美的有,對它鄙視的也有,但是對它能看透的人不多。

春秋時代,中國歷史上就出了最早能看透錢的人。

那不是孔子。孔子門生滿天下,而他,是一杆孤獨的旗,名字就叫“單旗”。

單旗先生也是知識分子,在春秋末年給周景王、周敬王當過卿士。“卿士”這個官,就是後代的宰相,總領諸臣的頂級大官。

在他那個時候,就有“貨幣戰爭”,他就是第一位貨幣理論家。

他的理論,到現在我們的央行還得遵循,不遵循,就要出亂子。

——人之偉大,就要偉大到這個程度,兩千年後,人們也離不開你。“孔家店”現代以來至少被砸爛了三次,中國人照樣活,活得好不好另說。而單旗先生這杆旗,你要是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