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2 / 4)

小說:古龍傳奇 作者:換裁判

和人性方面,都是那麼令人深思。

相信古龍和金庸會是英雄所見略同的,他的主人公總是救人多於殺人,甚至有的從不傷人。他對一些傳統的並被人奉行已久的倫理道德觀並不感冒。

問題是,花無缺跟胡斐的情況有不一樣之處。

胡斐要殺人,“因為他明確知道那人就是他的仇人;花無缺要殺人,卻是因為他師傅讓他去殺。

為什麼要殺這個人?這個人該殺嗎?他一概不管。

因為師傅一定要他去殺:,即使這人已是他的朋友,他還是不能違背師傅的命令。“

這種“愚忠”真是令人不寒而慄。

這個形象的“有味道”之處也正在這裡。

中國是一個封建宗法觀念特別濃厚的國度,“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直是把國人捏在一起的強韌紐帶。“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孝,子不得不孝”,不知製造出多少悲劇。

如今西湖邊,還有一個岳飛墓,裡面有一對秦檜夫婦跪在岳飛面前的塑像。遊人們到此,總會咒罵幾聲奸臣。但罪僅僅在秦檜身上嗎?君王是不是也應該負很大的甚至更大的責任?

沙場戰將如此,那麼自詡獨立不羈計程車大夫們又如何?

不要說在“一朝看遍長安花”的得意期了,即使在優遊山水之間,“目送歸鴻,手揮五絃”,感受到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識的時候,他們的內心深處也總念念不忘“君居於上,臣順於下”,“君臣不易其位”。既嚮往盛世太平,又牢記倫理綱常,希望“聖君常臨朝”,以便“一片丹心報天子”。只不過等待他們的,往往是幻滅的泡影。

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傳統中國人婚姻締結的一途徑,為人子是不得逾雷池一步的。即使是在今天,在許多貧困的山村,演了不知多少年的這一幕,依然在一遍又一遍地重演。

作為以演繹傳統為其中之一要素的武俠小說,當然也不能超越那個時代的人的思想觀念與道德綱常。所以,這一類的倫理劇就不斷地在其中重複著。

金庸的《神鵰俠侶》裡,就因為小龍女是楊過的師傅,他們的相戀,便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對,即便是他們的長輩或朋友都覺得這是一個“失禮”而恥辱的事,明慧如黃蓉,也對此大加鞭撻,多方拆離。

古龍後期才寫的《陸小鳳》中,有一節是對紫禁城的描寫,充滿了崇拜與肅穆之氣。天子也是一個聖君,金樓玉關下雍容華貴,強敵當前鎮定如恆。

所以在中期的《絕代雙驕》中,他會寫出花無缺這一個人物,實在也並不奇怪。

況且他還寫出了一個小魚兒,從中可以看出他的針對性與批判性。

那一張臉,那一張毫無暇疵的臉,那一張能令天下少女們幻夢成白馬王子的臉,卻在小魚兒悠然的語聲中被戳得再也不能無動於衷。

擁有一個“無缺”的名字,擁有一張“無暇”的臉,是不是就是一個十全十美的人呢?

不是的。

因為他不知道什麼是愛,什麼叫恨?沒有嘗過愛的滋味,恨的滋味,他甚至連煩惱都沒有。老、弱、病、殘、愁悶、貧苦、失望、悲傷、羞侮、惱怒……這些本是全人類都不能避免的痛苦,他卻一樣也沒有。當然也沒有快樂,一個完全沒有痛苦的人,又怎能真正領略到歡樂的滋味。

而沒有愛過,痛苦過,快樂過,又算什麼十全十美的人?

十全十美是天堂的尺度。

凡間沒有這樣的尺度,也不需要這樣的尺度。

所以,花無缺是一個會活動的木頭人。小魚兒才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

雖然面對著花無缺,面對著鐵心蘭為救他而赤裸著的少女的胴體,小魚兒曾如受傷的野獸一樣逃亡的時候,他曾問過自己:“我能算是個人麼?”

他當然是人。從惡人谷出來的孩子,能經常作良心上的懺悔,經常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他還不算人,那誰還能算人?

他已不知比那些“武林英雄”強了多少,雖然他刁鑽古怪,精靈活潑,不具備那種“剛毅木訥則仁”的品質,卻不乏溫厚善良的胸懷。

這何嘗不是江湖俠客很重要的一點?

古龍在江小魚的身上傾注了許多自己的美學原則。

所以,儘管小魚兒的臉上有橫七豎八的傷痕,但仍然掩蓋不了他的魅力。人們在注視他的時候,總會忽視了他臉上的缺陷,而看到一個美男子的形象。

所有和他相處過的女孩子,總會對他產生好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