璜又一愣。卻斷然搖頭:“竇太后,絕非此意。”
“阿父,何以知之?”程夫人不解。
程璜嘿聲一笑:“竇太后,延熹八年(165年)入宮,受封貴人。同年立後。雖貴為皇后,卻未有寵。永康元年(167年)先帝崩,又尊太后。正因先帝無子,故立解瀆亭侯為帝。”
“先帝未(臨)幸竇太后。”程夫人大驚。
“先帝縱情施欲,人倫皆廢。雖數同衾,卻未合歡。竇太后至今,仍是完身。”說到此處,程璜不禁一聲悲嘆:“我大漢帝后,又何止竇太后一人如此。”
“還有何人,竟如此悽慘。”程夫人驚問。
“孝惠皇后。”程璜答曰。
“既如此,竇太后因何送兒,合歡圓璫?”程夫人又問。
“‘合歡’者,亦作‘合眾而樂’也。前漢先賢有‘二國合歡,燕齊以安’之句。”說到此處,程璜已解其意:“明日,我當入宮拜謝。”
“二國合歡,燕齊以安。”程夫人似有所悟。
“我兒毋需再思,其物何意。知竇太后假此物,約老父入宮相見足以。”言語之間,程璜似年輕十歲。
“阿父欲再掌大權否?”程夫人,幡然醒悟。
“我兒且拭目。二國已合歡,剩下一國,又當如何?”程璜一聲長嘆:“鼎足之勢,成矣。”
老父之言,程夫人似懂非懂。心中還有一事未解:“永樂宮又為何擇選,二歲童男?”
“或為逐鬼,或為逐‘真鬼’。”程璜亦語出深意。
程夫人本還想追問。話未出口,便又自行打住。老父從來,話說一半。再問亦是徒勞。總歸,懵懵懂懂,雲山霧罩。
正如老父所言。權且,拭目以待。
總有,水落石出一天(詳見:《隴右·1.54燕齊以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