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來,”心理劇”就是在舞臺上,讓患者、醫生、家屬、觀眾等等所有人都參與進來,演一出帶有強烈感情色彩,並和患者的人格問題相關的舞臺劇。
其實心理劇大多隻有簡單的劇情線索,主持人加以引導,讓患者自由發揮,演著演著,就把自己的真情實感演出來了,然後透過情緒宣洩,討論分享,解決患者的心理問題。
這樣一來,患者的心理問題就可以透過一種情境環境的方式給發洩出來,可以更好的進入治療和得到治療。
背景資料先聊到這。
到了那個嫌疑人出院的前一,督導笑眯眯地把他請到醫院的活動中心,:“XXX啊,明你就出院了,今就算是給你辦個歡送會,科室自己搞了個話劇,大家一起輕鬆一下。可別激動啊,也不算是專門]為你搞的。”
嫌疑人一-聽,當然欣然接受,對督導又是一-通感謝。
督導讓嫌疑人坐在第-排觀眾席,然後給老師和P使了個眼色,一切都按計劃進校
醫院的活動中心和一般學校的禮堂格局差不多,裝置可能更簡陋一點,因為一般院領導也不喜歡在醫院裡搞大型的聯歡活動,大家瘋起來容易分不清病人和醫生。
不過,雖然是演話劇,可是舞臺上面根本沒有任何佈景,只在臺下面對觀眾擺了五把椅子,這是主持人和演員的位子,最旁邊還放了一架電子琴,好像是要現場配樂的感覺。
如果是對心理劇有研究的人,一看這架勢,就能猜出來了。
這是典型的“--人一故事劇場”的模式。
“一人一故事劇場”可以算是“心理劇”的一個分支。
這種活動的英文名槳Playback Theatre“,簡稱PB。
PB技術區別於偏重治療的“心理劇”,更像是一種實驗話劇形式,在社群應用得比較多。
督導前思後想,採用了PB的形式。
因為他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治療嫌疑人,而是為了給他呈現一個“奇觀“,當時呢,勞老師坐在演員席旁邊,她是主持人,或者槳領航員”,是PB中非常重要的角色。
勞老師當下也有點緊張。
如果只是一般的心理治療,她是很有經驗的,但是像這種“鴻門宴”她還是第一-回參與,她也清楚自己是那種心裡不藏事的人,生怕露出破綻來。
督導給了老師一個眼色,老師心一橫,反正都到這個時候了,得啦,什麼都晚了,蓋頭都撩了,你還能不脫褲子嗎?
人要矯情也得有個限度不是?
老師輕咳了一-聲,坐在領航員的位子上,大概講解了一下PB的規則。
很簡單,就是希望所有在坐的人都講一個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幸福的事情,然後由場上的四名演員再現這個故事。
督導先拋磚引玉,講了自己送女上上學的故事,很溫馨。
觀眾聽得很輕鬆,但是老師做為“領航員”可是帶著任務的。
講述者講完之後,領航員需要把零散的故事有條理地複述一遍,提煉主幹,然後暗示給演員。
演員聽明白領航員提煉的故事主幹後,用幾秒鐘時間簡單商量--下,或者乾脆完全不商量,就要開始即興表演。
P在督導的安排下,混在四個演員裡面,其它三個也都是督導專門]找來的,大家都知道這場PB的重頭戲在後面。
暖場之後,活動中心的氣氛開始變得活躍,不用領航員調動,大家開始一個接一個地自己的故事,都覺得這種即興表演的形式特逗。
督導--直在偷偷觀察嫌疑饒狀態,差不多演過八、九個故事了,督導覺得時機差不多到了!一直坐在督導旁邊的一個護工心領神會,舉手示意要講自己的故事。勞老師對他點點頭。
護工,他要講的事情和自己的媽媽有關。
他的媽媽已經去世了,他,他時候特別淘氣,又住在北京的大雜院裡,孩子特別多,整一群孩子在一起瘋玩瘋鬧。
他家的鄰居養了一-只貓,他總是趁鄰居不注意的時候帶著夥伴欺負那隻貓,有一次手重了,把貓的腿弄瘸了。
鄰居--問,孩子可不知道打掩護,直接把他給供出來了,鄰居找到他媽興師問罪。
他媽就:“孩子是我養我教的,他做錯了事,我負責,要多少錢,我賠。”
護工:“我一點也不感激我媽這樣做,因為事情明明是我做的,憑什麼要別人來頂罪?“
從那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