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正深深的靠在身後靠背上,臉上是毫不掩飾的失望。
為什麼就沒有人能理解他呢?
底層人是無法消失的,哪怕現在藉助科技大發展,將底層進化者全部拋棄,剩下一群高階進化者。
這些高階進化者儘管生育能力下降,但依舊會繼續生育。
這還是當初設計基因模板發現的問題,世界是公平的,強大的生物生育力就會變低,弱小的生物繁衍能力才強,當時所有人都很清醒,選擇只強化當代,不遺傳後人,規避掉這個來自宇宙的限制。
他們只是有可能孕育出天才,而不是百分百孕育出天才,或許近幾代人之內,他們可以藉助資源,幫每一個普通後代成長起來。
然而人口裂變是極為恐怖的,要不了多久,頂層的幾家就會佔據全部資源。
那些支援他們的中層、中上層,將失去一切分配資源的資格,到那時,會發生什麼呢?
就算最頂層消滅了他們之下的所有人,他們自己人呢?他們自己後代的後代呢?
一代代消滅下去,最終的結果就是滅亡。
有誰會甘心滅亡?
哪怕一個普通人,在死亡面前,也會爆發強大的求生欲。
宇宙時代的人類,弱者也有強大的知識,在滅亡危機下,會出現什麼同歸於盡的武器,沒有人能想象出來。
或許都等不到人類發展到滅亡階段,只需多滅亡幾次低階進化者,就會有人絕望的毀滅整個人類。
人類天生就會思考,宇宙時代也有思考的資格,不管是底層進化者,還是高階進化者,隨時可能出現思想波動,產生毀滅世界的慾望。
極端嚴酷殘忍的社會環境下,更容易出現這種極端思想。
若是有高層覺得人類沒有希望,他誕生毀滅慾望後,摧毀人類更簡單。
事物的發展具有兩面性,宇宙時代,人類科技等級飆升,生存能力也飆升,同時毀滅能力也隨之飆升。
某種汙染,某種病毒,某種特殊裝置,某種意外發現,知道的越多,未知的越多,人類只能根據已知的東西進行防範,對未知的東西缺乏抵抗力。
宇宙時代的人類發現能力又強,各自私有的時代,或許一個普通研究員就藏了毀滅人類的發現。
越強大,越脆弱。
沒有人明白這一點,他們只看到自己強大的地方,忽視或者不願承認脆弱的地方。
高傲讓他們俯視宇宙,俯視以前的人類族群,俯視未知。
換個正常人,都這麼強了,宇宙資源任憑拿捏,他也不信他距離毀滅只差一步。
周正感到悲哀,沒有人能看到未來,也沒有人能跟上他的腳步。
這好像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怠惰,或者說安逸心理。
一旦成功到某種程度,就會對未來失去動力,更喜歡呆在當前的功勞簿上肆意人生,遊戲天下。
這是種小富即安的心理,這種心理出現在人類史上任何一個片段之中。
每一次創業者覺得安穩了,就會失去進取之心,開始享受成功,從而導致整個團體陷入內鬥,最終崩塌解體,新的創業者出現。
當初秦皇嬴政開闢的大秦二世而亡,這是超出秦始皇預計的。
因為他不知道,世人和他不同,世人容易滿足,滿足之後就開始停滯,甚至將不滿足的人視為異類,要打壓控制。
而秦始皇一輩子都在前進,他更喜歡一步步往前走,超越列祖列宗,超越各國諸侯,超越三皇五帝。
他從不滿足,也不知道什麼是滿足。
他要持續前進,一統天下之後,拔劍四顧心茫然,他找不到對手,功績已經是天下第一,他沒有需要超越的地方。
他已經可以停下來,作為古往今來的第一位皇帝,享受他的人生。
但他沒有止步,外界沒有可以超越的,他就超越自己。
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這些其他國君看到就會頭皮發麻的東西,他能堅持下去,並一步步將之完成。
世人皆知,滿招損謙受益,所以不能自滿,要保持謙遜,這樣才能繼續進步。
實際上正是因為人類容易自滿,才將這句話當作警示名言。
說到底,能輕易做到的事,誰還需要警醒?正是因為做不到才需要警醒啊!
秦始皇夢想打造萬世之大秦,他本以為他們大秦,能繼承他不斷前進的能力,卻忽略了世人容易滿足的心理,結果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