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陸地上戰鬥激烈,資源消耗太快, 到現在龍淵軍團也只是組建了兩個海上遠征戰鬥群。 而且因為需要在大陸上快速展開“棋盤戰略”並執行後續的空中跳島戰術, 以達成總參部“戰略壓迫”的戰略設想, 短時間內海軍的發展還是隻能靠他們自己佔領海島進行擴建, 所以這次能否達成征服, 海軍的速度依舊是最後一環。 戰略空軍開始運作之後, 龍淵軍團的擴張速度, 讓馬歇爾的管理團隊工作任務陡然增加, 負荷大到莊小山都有些看不下去。 為了減少他們的負擔, 不得不動用數萬水晶強化了上萬內政人員臨時強化成軍官, 這才解了燃眉之急。 看來, 大批次培養內政官員也要提上日程了。 計劃開始的時候, 空中突擊戰鬥群只有三十多個。 畢竟組建之後就要程式化連續空中突襲, 而且每次突襲距離都在400公里左右, 必須要部隊達到一定數量才能保證打得下、守得住, 否則就成了“千里送人頭”, 那可不好玩。 當然,除了突襲戰鬥群, 規模更小的空中跳島突襲旅就很多了, 甫一開始就達到六十餘個旅的量級。 跳島突襲每次的突襲間隔大致在100公里左右, 大都是在陸軍作戰過程中調動了敵軍主力, 尋找到敵人兵力相對空虛的15級及以上城市, 才會出動跳島突襲旅, 所以突襲旅需要的兵員數量並不算多, 能有三四千名一線戰鬥人員就足夠了。 總的算下來, 六十多個跳島突襲旅平均每小時可以佔據八十個城市, 突擊戰鬥群拿下一座城市則是需要半小時左右, 加上整備、登機和飛行消耗的一個多小時, 一百分鐘能拿下一座城市就算好的了。 如此算下來, 空中突襲戰略開始的第一個小時, 額外拿下的15級及以上的城市就超過了一百座。 大舉進攻的陸軍取得的城市更多, 他們同時向六百多座城市發起進攻, 平均一個小時拿下三百座是完全沒問題的。 已經擁有超過四萬裝甲戰士、二十多萬裝甲僕從的龍淵軍團, 在單純的陸戰上無懼任何敵人。 不過跳島戰術和棋盤戰術對於快速征服大陸, 最大的作用並不是直接佔領多少“島城”或“棋子城”, 而是在將“島城”和“棋子”開發出來之後增加的前進基地。 每一個島城都能同時向著三座城市發起地面進攻, 每個棋子更是至少能向四個方向發起進攻, 而且棋子還能作為新的跳島戰術發起基地, 這擴張速度就很嚇人了。 至於面對的反抗…… 四大帝國勢力中的兩個已經在龍淵軍團的逼迫下自身難保, 另外兩個中, 東北鷹城的帝國勢力在和鋼城軍團打消耗戰, 東南鷹城連戰機前出巡邏偵察都不敢了, 一露頭就被打、一露頭就被打, 太崩潰了。 第二小時, 地面推進的部隊已經在同時進攻八百多座城市, 空中突襲戰鬥群擴編到了五十二個, 跳島突襲旅則增加到了一百個。 這是曼施坦因爭取來的政策, 優先增加跳島突襲旅, 執行幾次任務之後再選調部分作為核心整編為空中突襲戰鬥群。 第三個小時, 地面部隊已同時對一千三百多座城市發起進攻, 空中突襲戰鬥群擴編到六十八個, 跳島突襲旅增加到了一百八十四個。 這時地面部隊已經略顯疲態, 先鋒部隊戰損補不上來的情況變得普及, 這讓曼施坦因不得不有計劃地安排部隊暫緩攻勢, 等待鐵路修到前線後快速休整、補給。 第四個小時, 地面部隊同時對千餘座城市展開攻勢, 但能夠同時攻打的城市已經多達一千九百多座, 空中突襲戰鬥群擴編到八十三個, 跳島突襲旅增加到了二百七十五個。 針對前線部隊的需求, 葉菲莫夫坐鎮總參部優先發展強擊機部隊, 已經將其數量增加到了一萬八千多架, 運輸機也增加到了兩萬多架。 正是在空軍的強大攻勢下, 地面推進和空中突襲戰術才能夠如此順利, 否則這樣大規模組建新的空襲部隊的戰略, 必然是要承受較重的戰損。 張寧說的果然沒錯, 步子大免不了扯著蛋, 還好莊小山經濟基礎好, 麾下的“四大軍神”也很善於應對“元首的大膽計劃”, 加上自己戰無不勝的裝甲戰士和王牌飛行員團隊, 這才沒有遭遇滑鐵盧。 他也想穩著點, 但隱隱的壓力帶給他的緊迫感卻日甚一日。 閱讀了那些機密檔案後,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