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重要的原因, 是他也想看看, 這些老牌軍團在獲得鷹城之後, 會玩出些什麼花樣。 空軍大戰略進行到第七個小時, 一百五十多個空中突襲戰鬥群就已全部建成, 後續只需要逐一補充新的機降師用以輪換即可。 跳島突襲旅則是從巔峰的三百多個旅逐步下降到二百六十個旅, 按照計劃, 突襲旅會在入夜前減少到二百個左右, 然後再在夜間逐漸增加到五百個以上。 加上陸軍持續不斷的進攻, 截止入夜, 已經穩定的“棋子”數量達到了一千座, 還在以每小時一百座的速度增加著; 軍團城市也達到近三萬座的龐大數量, 增加速度基本保持在每小時兩千座以上。 倒不是不想再度加快擴張速度, 而是部隊擴張速度有限, 尤其還要向西北、西南、東南三個方向的奪鷹前線輸送主戰坦克、自行火炮和自行防空炮、火箭彈發射車等重型裝備, 大量人員和物資都調集到了那裡, 又不能削減對各個“棋子”的軍事經濟援助, 軍團核心領地的陸軍擴張速度當然就慢了下來。 攢了一個白天, 太陽落山的瞬間, 大軍對三座鷹城的決戰就全部展開了。 打了這麼多次, 奪鷹已經不再是什麼技術活, 基本的戰略準備和戰術操作都已經程式化, 負責指揮的,分別是陳鐵軍、孫猴子和王軒, 至於張寧, 則是在馬歇爾的指揮室學習如何培養後勤官員。 入夜, 除了鷹城前線和負責壓制鋼城軍團的部隊, 其他部隊都開始了輪休, 大量的資源開始投入到“棋盤經緯線”的鐵路大建設和海軍建設。 且不說鐵路建設, 海軍建設真的啟動之後, 發展速度也是極快。 現在龍淵軍團在大陸沿岸、河流入海口擁有的16級以上港口已經多達上百座, 各個島嶼上16級以上港口更是有二百餘座, 這麼多的碼頭同時開工, 即便因為金屬材料運輸儲備等原因不好使用水晶去秒建, 這建造速度也讓“見過大世面”的張寧瞠目結舌。 數百座碼頭船廠同時開工建造, 首批就是二百七十艘巡洋艦、三十六艘戰列艦和十二艘航母。 因為空對艦火箭彈的試射成功, 現在戰列艦基本退出了海軍主力艦序列, 製造它們更的是維持大口徑艦炮戰艦的存在, 防止這個環節的缺失, 然後才是為海軍提供對地攻擊方面提供30~45公里距離範圍的精準炮擊。 航母的建造也不需要太多, 在制導火箭技術慢慢成熟之後, 攻擊戰艦目標, 尤其是戰列艦、航母、巡洋艦這種深海鉅艦, 幾架飛機即可完成摧毀任務, 眼下龍淵軍團海軍的海軍對戰策略, 空軍的比重越來越大, 空中格鬥所用的艦載戰鬥機需要的數量遠超對艦攻擊的海軍轟炸機。 火箭技術的發展, 在空軍的發展上, 成倍提高了空軍彈藥消耗的經費, 卻又極大縮減了海軍發展所需的經費。 一艘戰列艦的造價, 可是巡洋艦造價的數倍, 以龍淵軍團的製造技術, 以“量大管飽”、“跑得快”、“打得準”為三大技術核心要素的巡洋艦, 造價僅是以“站得住”、“打得穩”、“跟得上”為核心指標的戰列艦的1/8。 海軍的發展慢慢走上正軌, 新打下的地盤各項資源也都得以快速開發、消化, 又有龐大精銳的空軍壓陣, 包括三大鷹城戰場在內, 一切都十分順利。 終於騰出時間的莊小山, 開始研究士兵覺醒的後續, “戰神計劃”。 名為戰神, 其實就是為現在已成規模的裝甲騎士們找到前路, 找到消耗本源晶鑽之外的“築基”方法。 因為誕生於裂隙世界, 這些精銳的戰士、軍官根基不全, 補全的辦法倒是有, 一個是多積累一些裂隙世界反饋, 時間久了應該是能夠自然補全根基, 但這明顯不適用, 還會浪費大量的反饋機會。 另一個是直接使用本源晶鑽進行補全, 目前司徒登特和曼施坦因都已經完成了“築基”, 可能是屬於“史實將領”, 他們的根基補全只進行到“自我”階段, 想要補全“本我”, 需要體質或精神屬性任意一項達到S級, 且要擁有“現實身”才行。 這些資訊, 在他們各自消耗了大量晶鑽完成“築基”之後, 莊小山透過資訊面板得到的。 相比之下, 司徒登特消耗的晶鑽少一些, “只有”四百多枚, 曼施坦因足足消耗了一千三百多枚。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