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不了的,上次後勤部錯把糧食全部搞成了彈藥的烏龍部隊,最後餓得不行了,人家直接去敵人的戰俘營混飯吃了,然後就被廣而告之了。
後來康拉德實一看,他覺得這樣下去不行啊,沒有飯吃人家才投降的,這是符合歐洲人的道德準則的,根本就沒有辦法指責呀?
就算是帶頭投降的那個倒黴蛋上校,戰後也不用承擔任何責任,不要說上軍事法庭,就連批評教育都不行,人家用自己的機智頭腦成功的保住了小夥子們的生命,這是值得稱讚的!
要不是他機智選擇向保加利亞軍隊投降,要是投降了隔壁的俄國人,那估計還等不到戰後他們就全餓死了!
迫不得已,康拉德才下狠手整頓了奧匈帝國的運輸體系,將食品和其它物資給分開進行運輸了,才避免了這種致命的烏龍出現。
這已經是非常大的進步了,歷史上,東線的俄國軍隊和奧匈軍隊,雙方一度不是比誰的戰鬥力更強,而是再比誰更抗凍、誰更能夠捱餓,最終毛熊憑藉驚人的體質,獲得了勝利!
這裡面還發生過一則搞笑的趣聞,一支俄國軍隊和一支奧匈軍隊在前線對持,由於冬天路滑,大家的補給都沒有按時送達。
餓急了之後,俄國軍隊就決定向對面的奧匈軍隊投降,正在他們開會商議做出決定後,一個偵察兵就帶回來了一個訊息,讓他們瞬間打消了投降的念頭——敵人斷糧了!
而奧匈軍隊也幾乎在同一時間做出了同樣的決定,不過他們派過去和俄國人商議投降的軍官到達俄軍營地後,以午餐時間到了為由向俄軍所要符合他身份的食物,結果只獲得了一塊麵包,於是他就判斷俄國人也斷糧了,就忽悠住了俄國人返回了營地將這個“好訊息”彙報了上去,然後雙方也不打了,就開始比賽看誰更能餓肚子!
趣聞歸趣聞,反正奧匈帝國的軍隊如果有得選,他們是很少向俄國人投降的,因為他們知道俄國人的日子也不好過,就不要去和俄軍士兵們搶口糧了。
好吧,沒有最坑只有更坑,其實毛熊的後勤補給體系之坑,才是歐洲之冠,可以說一戰毛熊就是被後勤給坑死的!
如果德國人的鐵路運輸是100的話,那麼法國人的鐵路運輸至少也是95了,在普法戰爭失敗後,法國人就洗心革面,大力發展了鐵路運輸;
英國人怎麼也有85了,不過人家可是島國,可以用海運彌補足以滿足運輸需求了;保加利亞的鐵路運輸也有93了,加上海運和公路系統的彌補也能夠滿足需求了;
這方面奧匈帝國就丟了歐洲列強的臉了,僅僅只有61,這個鐵路水平僅僅略高於義大利,不過義大利是半島國家,有海運可以彌補,這方面奧匈帝國還不如義大利;
至於俄羅斯帝國,這就是一個笑話了,那怕扣除了遠東和西伯利亞,他們也是一個列強中的笑話。
不要看他們也有七萬多公里的鐵路,比保加利亞的鐵路總里程還要高出百分之七十,但是他們的領土面積也是保加利亞的四十多倍呀?
這個均分僅僅是保加利亞的百分之四點幾,也就是說俄國人的鐵路運輸得分是還不到5的渣渣,僅僅只有4.2!
雖然鐵路運輸,不是交通運輸的全部,但是這個年代鐵路運輸所佔的比重,至少也可以佔百分之七八十了,俄國出現運力不足也就不奇怪了。
就連一個遍佈全國的鐵路交通網,都沒有能夠建立,所以在戰爭潛力的轉化上毛熊一直都是列強中墊底的。
因為毛熊不光是鐵路坑,他們的後勤管理更加的坑,物資不按時到達前線是常態,很多時候前線的部隊等啊等,等到了最後拿到手中一看,根本就不是他們急缺的物資,或者說是資本家們以次充好根本就不能用!
比如說:運來的麵粉變成了發黴的麵糰;運來的步槍變成了零件,需要自己進行組裝;運來的帳篷需要自己動手縫;運來的藥品是麵粉加工出來的;運來的彈藥是啞炮……
後勤對物資的保管不上心,對物資的質量也是完全不負責,或者說是已經倒在了糖衣炮彈之下,淪為了資本家們的應聲蟲!
這也是為什麼尼古拉二世能夠一呼百應的原因了,前線的官兵對資本家們的怨念已經達到了極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