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細微變化,丘吉爾先生完全沒有注意到,看著一天天增加的援兵,他正在盤算什麼時候開始大反攻。
這還不算完,日本海軍已經制定了落日計劃,即:透過扶植當地的起義軍,從陸地上偷襲英國人在南洋地區的軍港新加坡,然後奪取英國人在港口中的軍艦。
這份神話般的計劃,估計也就日本人能夠制定出來,大概每個日本士兵都是超人,不然這份計劃估計是很難完成了。
這還不算什麼,陸軍部的落日計劃才更加的厲害,他們打算讓潛入東南亞地區的日本官兵,利用起義軍推翻英國人的統治,建立獨立的國家,然後將這些國家變成日本的殖民地。
這份新版的殖民計劃,不光是南洋地區,緬甸、寮國、越南、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等地區,也在他們的計劃範圍之內。
要完成這份跨時代的計劃,不給日本士兵配上高達,是不可能完成任務的,順便還要附贈一個心靈控制儀,否則掌握不了起義軍。
這份中二計劃,不光已經制定了出來,同時也在進行實施了,不少東南亞地區的日本官兵們,就是這份計劃的忠實擁護者。
不管能不能成功,至少英國人麻煩已經開始了,日本東南亞地區的影響力可不小,尤其是在日俄戰爭之後,日本政府就以亞洲解放者自居,雖然也見他們解放了誰!
如果丘吉爾先生認真統計一下的話,就會發現整個南洋地區又增加了上千日本退役官兵,如果將日本僑民中的退役官兵加在一起的話,這個人數可能都過萬了。
當然這是分散開了的,混雜在了人口過億的東南亞土著中,真的是一點兒浪花都沒有,但是完成的後果卻是恐怖的。
1926年11月2日,即蘇門答臘島淪陷後,荷蘭在婆羅洲地區的領土也全部淪陷,荷蘭人的平叛計劃以失敗告終。
本來荷蘭人是壓著叛軍在打,正常情況下,只要打贏這一仗,再花上幾個月時間,就可以肅清婆羅洲的叛軍了。
可惜這次荷蘭人追得太猛了一點兒,就把戰線拉的太深了一點兒,最後時刻,隔壁英國殖民地的叛軍突然流竄了過來,從側翼捅了荷蘭人一刀,遭到了夾擊的荷蘭軍隊慘敗。
此役荷蘭王國七個步兵師,共計十一萬平叛大軍,最後成功撤回到爪哇島時剩下的還不到三萬人。
這一仗直接打醒了荷蘭王國,讓他們明白大英帝國還是那個坑隊友的大英帝國,居然敢和丘吉爾先生一起出兵平叛,這不是找死麼?
一戰損失了八萬大軍,加上前前後後平定叛亂的軍隊損失,荷蘭王國為了已經為了印尼殖民地搭上十五軍隊,這對這個人口不足六百萬的國家來說,這已經是傷筋動骨了。
所以除了固守已經消滅了叛亂分子的爪哇島外,荷蘭王國決定暫時先放棄婆羅洲和蘇門答臘島等地區,同時也不忘向倫敦政府提出抗議。
趁機黑掉荷蘭人的那部分婆羅洲,這根本就不在丘吉爾先生的計劃範圍之內,大英帝國富有四海,根本就不在乎那點地盤。
但是事情已經發生了,荷蘭人也在歐洲製造輿論攻勢,倫敦政府的壓力很大,被迫對外承諾平定叛亂後,不會侵佔荷蘭人的婆羅洲,才告一段落。
不過內閣對惹了禍的丘吉爾先生,就更加的不滿了,如果是坑對手也就罷了,但是荷蘭王國是大英帝國在歐洲的小弟啊?
你丫的連自己的小弟都坑,還用這麼低劣的手段,還有人敢跟著你混麼?
可以說受此影響,大英帝國的國際聲譽掉了一節,所有的國家和他們合作的時候,都情不自禁的防著他們。
當然丘吉爾先生是冤枉的,作為一個政治強人,他是不可能犯這種錯誤的,荷蘭王國在國際上替大英帝國搖旗吶喊,這個作用可不是大半個婆羅洲可以比的。
不過作為一個軍事小白,出現了這種錯誤,就是非常正常的了,他的軍隊部署根本就沒有考慮過,馬來西亞地區的叛軍會和印尼叛軍聯合。
他也忘了人家就生活在一個島上,相互之間也是有所聯絡的,加上日本人從中穿針引線,就促成了這次軍事合作。
幾支義軍聯合幹翻荷蘭人過後,馬上又殺回了馬來西亞,還沒有反應過來的英國軍隊,直接被打蒙了。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最高指揮官丘吉爾先生太忙了,他要處理荷蘭人丟掉婆羅洲印尼部分帶來的政治後果,所以不小心就忽略了婆羅洲另一邊的馬來西亞地區。
沒有他的命令,下面的人是無法調動軍隊的,所以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