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要高過工人。
“陛下,條件還不成熟,從目前保加利亞的經濟情況來看,發展第三產業的時間還太早了,我們國內剛剛起步的旅遊業,還是舉步維艱。
想要打造旅遊景點容易,但是短期內根本就無法贏利,民眾們的收入還很有限,他們的旅遊熱情並不高。
而其他的特殊產業,實際上農業部早就在搞了,因地制宜的種植一些特色產品出來,不過目前的產值有限。
最具有代表性的,還是你親自交代的就是玫瑰產業園,但是這種成功是無法複製的,別的地區不具備這種特殊性!”康斯坦丁解釋道
斐迪南點了點頭,不是什麼產業都可以打造出產業鏈的,像玫瑰花這屬於保加利亞的特殊產業,別的地方雖然也存在,但是在品質上根本就沒有辦法和保加利亞的比。
這才是斐迪南玫瑰產業園大獲成功的核心因素,全世界都知道保加利亞的玫瑰花是最好的,品牌價值已經誕生了。
無論是在選擇玫瑰精油,還是玫瑰飲料、玫瑰酒的時候,普通人的第一反應就會想到保加利亞。
上帝的後花園,就是最好的廣告詞!
在斐迪南的運作之下,這句話已經深入了人心。附加的品牌價值,又反應到了利益上面,玫瑰產業園的成功可不是表面上那麼簡單。
相比之下,斐迪南還在運作的葡萄酒產業鏈,發展前力就要差的多,贏利能力更是沒法比。
法國葡萄酒的品牌已經建立了起來,保加利亞的葡萄酒只能屈居其下,雖然還不是贏家通吃,不過贏家還是拿走最大的一份。
想要實現逆襲,短期內根本就不可能,沒有數十時間的努力,保加利亞的葡萄酒品牌是很難建立起來的。
無法建立品牌,自然也就沒有品牌價值了,那麼這個利潤也就非常的有限了。
最後利潤又反饋到了葡萄種植上,葡萄酒的利潤都不高,那麼種植葡萄的果農收入自然也高不起來。
斐迪南在回憶,保加利亞這麼大片國土上,還有那些特產,那些農產品又具備國際化推廣的可能,最後發現東西有不少,具備經濟價值的卻不多。
比如:塞爾維亞地區的手工皮鞋、手工藝藝術品、珊瑚;希臘地區的旅遊業、水果;阿拉伯半島的地毯、椰棗;小亞細亞半島的植物資源……
這些產業在未來,或許都有發展的空間,不過在這個時期,都不具備任何經濟價值。
全世界的民眾都還不富裕,要發展這些產業不是扯淡麼?飯都還吃不飽,誰還有興趣去旅遊?
旅遊業都發展不起來,這些工業紀念品,又能賣給誰?
水果也是如此,有消費能力的人太少了,大部分人都只買得起本地的廉價水果,高檔進口貨實在是太奢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