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且還是以主幹道為主的。許多路早在數年前就完成了路基,現在只是在上面加混凝土露面。
在高速公路收費之爭的當口,斐迪南已經不動聲色的買斷了國內的石油開採權,當然這是秘密進行了,表面上依然保加利亞本土的十幾家石油公司,聯手瓜分了全國的石油、天然氣開採權。
這個年代的石油不值錢,為了掩人耳目,斐迪南在世界大戰結束前後,就丟擲了幾個煙霧彈。
比如:1917年9月到12月,英國聯合礦業公司下屬南美洲石油公司,在短短的三個月時間內,分別在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馬拉開波湖周圍和瓜里科、安索阿特吉、莫納加斯三個州,均發現了大型油田。
1918年聖誕節前,南美洲石油公司又在厄瓜多亞馬遜平原地區也發現大型油田。緊接法國韋德兒石油公司,又在突尼西亞地區發現了油田。
……
短短的半年時間內,全世界發現的油田數目就超過二十個,原本緊缺的石油資源,一下子變的不值錢了起來。
當然,這些石油還沒有開發出來,所以現在國際上的原油價格才下跌了不到百分之二十,沒有發生雪崩。
但是資本已經不在那麼看好石油了,不管多麼重要,只要數量多了,價格肯定是上不去的。
而南美洲一躍成為了焦點,全世界最大的石油產地現在匯聚到了南美,英美在南美洲的利益衝突也變得日益白熱化。
藉著這個機會,斐迪南也將南美洲石油公司在倫敦上市,頂著全世界最大石油公司的旗幟,迅速受到了追捧。
倫敦的資本家們還在彈冠相慶,他們拿到掌握了全世界最多的石油資源,這意味著在新一輪能源革命中,他們已經佔據了主導地位。
轉移了國際資本的注意力後,保加利亞的石油開採權拍賣,就變得淡然無味了,動則數千萬列弗的勘探費用,對保加利亞的本土資本家來說無疑是一個天文數字,最後變成了斐迪南的馬甲大混戰。
做完了這一切,斐迪南就開始坐觀美國石油集團和英國石油集團之間的鬥爭了。
當然這個年代石油集團的實力還不是那麼龐大,他們之間的鬥爭還不足以引發一場戰爭。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雙方的爭鬥也在逐步升級,在幕後操縱石油集團的財團們,逐漸走向了前臺,英美矛盾在1918年底發生了升級。
在資本的作用下,倫敦政府,已經正式將美國人列為了頭號大敵;而華盛頓政府的頭號大敵,一直以來都是英國人!
儘管英美石油之爭,最終的勝負還沒有出來,斐迪南也知道這次會是英國人贏了,這是雙方的綜合實力所決定的。
這個年代的約翰牛依然是世界第一,就憑他們拉盟友的手段,美國人就沒有辦法抵擋,除非他們也要學習德國人,挑戰全世界。
為了化解外交上的不利局面,美國人正在密謀拆分英日同盟,同時還試圖拉攏保法兩國,企圖瓦解英法保三國協約。
……
交通大臣湯姆-伊萬諾夫慎重的說:“首相閣下,這是我們交通部的初步鐵路計劃,如果內閣批准的話,我們下個月就可以開工!”
康斯坦丁接過了檔案,快速瀏覽了一遍,鄒著眉頭問道:“勞動力的問題,你怎麼解決?高達五十萬的勞工缺口,難道你要和國內其他行業搶人?”
“搶人”,這是保加利亞政府非常忌諱的事情,不能為了一個行業的發展,就去打亂其他行業的秩序,影響到全域性的發展。
交通大臣立刻解釋道:“當然不是了,我們交通部怎麼可能這麼沒有大局觀呢?勞動力的問題,實際上我們已經解決了!
我們的大鐵路計劃剛剛公開,就有資本家們想要承包我們的鐵路工程,當然他們的要求被我們拒絕了,但是後來又有人提議給我們提供勞務。
我們交通部和鐵路公司研究過,只要我們加強對質量的監管,就算是讓他們提供勞務,也不會影響到鐵路的質量。
他們的勞工來源,我們已經打聽清楚了,大部分都是來自於海外,至於具體情況只要不違反我們的法律,我想都不是問題!”
雖然沒有明說,康斯坦丁也知道,這些勞工的來路不是那麼的正常,但是這又管他什麼事呢?
這個年代的國際資本家,有個屁的節操,坑蒙拐騙無所不用其極,政府就是想要監管也管不過來啊!
並且這種勞務分包,已經不是第一齣現了,只不過之前為了不讓外來勞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