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誠將自己對西域的瞭解,改頭換面,用預測的方式,能告訴裴行儉的都告訴他了。將來的裴行儉會做到什麼樣子,李誠真的不知道了。畢竟歷史的進行了一點小小的微調。
押著高昌貴族,西征大軍終於踏上歸途,這一次準備更為充分,但是運氣差了一點。遭遇了一次沙暴,損失一成的人手。李誠這邊因為落在了後面,反倒是避開了沙暴的中心,損失忽略不計。經
過這個事情,李誠再次體會到了,這個時代的西域,何等的危險。同時也反應出了另外一個現象,那就是如此充滿了艱辛和危機的絲綢之路,在唐朝達到了一個鼎盛的時期。天
下熙熙,皆為利來。足夠的利益面前,什麼風險都有人敢於去闖一闖的。
走出沙漠之後,回頭看著漫漫黃沙,良久!再回頭時,李誠覺得,如果有可能的話,自己不打算再走第二次了。三軍穿過玉門關的時候,無數唐軍官兵潸然淚下,活著回來了。更
令人意外的事還在後面,蓬頭垢面的李誠,看見了路邊的人堆裡有一個熟人。李
誠勒馬停下,衝路邊的熟人招手道:“你怎麼在這裡?”
成柱激動的不能自已,衝上來衝李誠拜服道:“成柱見過先生,先生一向可好?”李
誠翻身下馬,衝這個昔日攔著他的遊俠兒笑道:“我挺好的,倒是你,在玉門關做啥?”
成柱撓撓頭道:“小的遊歷隴右,結識了一群兄弟。當初大軍過關,小的重病在床,耽誤了隨軍而行。如今朝廷『露』布上說高昌為西州,便欲前往西州闖『蕩』一番。這一輩子,再關內待著,怕是沒有甚麼機會出人頭地了。”李
誠驚訝道:“沙漠道路難行,兼有不測之風雲,爾等妄自闖入,怕是要凶多吉少。”成
柱豪氣道:“兄弟們早就相好了,跟著一支商隊往西州去。此前還打問過一些老向導,做好了一應準備。男兒大丈夫,總不能蠅營狗苟一輩子吧?”
李誠聽了不禁感慨:“既然你下了決心,我也不勸你。這樣吧,晚上到軍中來,我給你寫封信。你拿著信去找西州總管裴行儉,不怕沒有用武之地。”
大軍在玉門關休整三日,然後才繼續上路。期間李誠送走了成柱,還贊助了他一些物資。成柱這波人也很有意思,都是一群遊俠兒,在地方上就是社會的不安定因素。到了西州,沒準還能發揮出大作用呢。這
個年代的年輕人,似乎更為激進一點。他們渴望建功立業,渴望有一個發揮的空間。成柱這波人還不少呢,一百來號人,不少都是讀過書的,家庭環境都還不錯。都是因為個人的原因,類似崔成那種,在家裡不受待見的。
一群年輕人,湊在一起,不怕天高地厚,要去西域打拼。送走他們的時候,李誠不禁追思前漢,大軍出征時,無數青年自帶乾糧和兵器,跟著大軍一起出徵。三千人的隊伍,最後能給你膨脹出三萬來,這都是比較少的。
漢唐有異曲同工之處,兩個朝代都是把著力點放在了西域。兩個時代,都不乏胸懷豪情壯志,一路往西的青年才俊。過
了玉門關,大軍的行軍速度反而慢下來了,沿途不斷有輔兵離開隊伍回家。沒到一地,官員對於西征歸來的各位將軍趨之若鶩,不消說是看好他們的前程了,要提前投資。
李誠對沿途的宴請一律拒絕,不是不給面子,而是真的不喜歡這種應酬,沒什麼意思。裝病成為了李誠最熟悉的手段了。一路低調的李誠,回到長安時,已經是九月。重陽節都過了。大軍出現在長安城外的時候,這個古都再次沸騰了。
這個時候,李誠想低調都低調不起來,城外十里長亭有人搭建了一個巨大的棚子,上面寫了一行打字“平康坊群芳恭迎自成先生回家”。後
來李誠才知道,為了迎接他回來,平康坊的娘子們,集體罷工休假三日。不斷的派人往西,打探大軍的行程。
這個事情的發起者,自然是若兒,別人也鬧不出這麼大的陣仗。發起歸發起,響應的熱『潮』還是出乎了預料,尤其是那些年老『色』衰的娘子,更是熱情飽滿的投入進來。對
於她們來說,李誠的恩德,不啻再造!
至於那些正當紅的娘子,可以理解為蹭熱度!如果能被李誠看上眼,得一夕之歡,身價將暴增。可惜,這樣的例子,至今沒出現過。明月是個例外,而且她成了李誠人之後,就再也沒接客人,而是專心的搞劇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