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爾盆地南緣,與烏魯木齊米東區毗鄰。阜康歷史悠久,早在漢唐時期就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驛站,明朝時建特納格爾城,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建縣,乾隆皇帝取“物阜民康”之意賜名阜康,1992年11月撤縣設市。
我們在阜康租了一輛車前往,可惜囊中羞澀,只好厚著臉皮殺價。因為旅遊的發展,這裡的司機都會普通話,交流不是問題。司機大哥倒也爽快,看我們是年輕人,身上的衣服不怎麼華貴,於是應了我們的低價。一路上,我們問了問他關於天山的事情,天山博格達峰的南面,有沒有全是雲杉和白樺的林子。誰知道,我話剛出口,那司機猛地剎車,不再前往。
所幸寬闊的黑色公路上,來往的車輛不多,忽然剎車沒有造成事故。司機大哥滿臉驚恐,好像見到鬼一樣,他說:“你們問的不會是沙依林吧?”
“什麼是沙依林?”信宏聽出了點內容,於是馬上問道。
“哎呀,這個沙依林,只要在天山住過的人都知道,去不得!”司機大哥緊張道,“如果你們真要去,我勸你們馬上回家吧。”
“都什麼年代了,還信這些?”我覺得好笑,看他那樣子挺有文化的,哪知道一開口就是迷信思想。
“不騙你們!”司機大哥煞有介事說道。
原來,在博格達峰的南面,也就是大天池的南面,海拔三千多米的一個山坡上,有一片樹林,生長著雲杉、白樺,還有一些小灌木叢。整座博格達峰,只有南面的山坡山有一大片這樣的樹林,其他都是雜樹野草橫生的。那片樹林聽說千百年來都沒人進去過,因為極少有人進入,所以落葉都已經變成了厚厚的黑泥,甚至有些地方都產生了泥沼。
沙依林的傳說,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流傳的,當地人不論是打獵還是伐木都不會去沙依林。沙依在天山周圍的語言裡,是死亡的意思,也有妖魔的意思。相傳,沙依林裡棲息著一個渾身通紅的妖人,外人一進林子,他就會附在那人的身上,直到那人的精氣耗盡才肯離開。每個進去的人都不會活著出來,甚至在周圍走一走小命都會丟掉。解放以後,曾經有幾個伐木工人為了響應破四舊,要到沙依林走一走,順便寫上“某某到此拉屎”。誰知道,那幾個伐木工人還沒進入林子,就死在了林子邊上。說來奇怪,那些伐木工的屍體被抬回來以後,在晚上居然閃出了陣陣紅光,整個屍體都成了赤紅色。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02 沙依林(2)
沙依林在當地人心目中是一個禁地,沒人敢靠近。那幾個伐木工人都是山東來的知青,當地人曾勸他們千萬別去那裡,但他們沒當回事。從此,當地的領導班子就在林子的一邊拉上了鐵欄,以封山育林的名義禁止入內。
我們聽司機大哥這麼一說,自然不會馬上夾著尾巴逃跑,多少也要顧及點面子,至少不能在這位司機面前露出怯懦。這種無聊的傳說,我們聽了不下一千次,當然不會放在心上。為了讓司機繼續安心開車,我們就說自己是隨便問問,並不想去那個鬼地方。
信宏和我在後車座上商量,覺得那個地方很可能就是販子們說的地方,那黑色的枯葉泥想來只有百年無人經過才能腐化到那個程度,也因為這樣,鄒伯父的屍骸才會儲存在泥沼之中。可是,那些紅色的妖人,以及死後屍體會變成紅色,這又是為什麼呢?難道,沙依林裡真有一個索人性命的妖人不成?
常年做考古或者地質的人,都會碰到大自然的意外狀況,也許鄒伯父在林子裡碰到了什麼事情,所以才會一去不回。我們此行只求把鄒伯父的遺骸找到,好好安葬,也免得成為孤魂野鬼。可是,聽司機大哥的話,沙依林似乎只有當地人才知道,鄒伯父是從哪裡聽來,又為什麼進到林中,莫非那裡有什麼古蹟?
司機大哥說,天山的天池分為大天池,東小天池和西小天池,都是名勝風景。我們經過了一路的顛簸,就到了“天池石門”。石門是進入天池風景區的天然山口,兩側寬約百米,最窄處僅10來米。石門兩峰夾峙,一線中通,是河道切割形成的峽谷,故又稱“石峽”。石壁巍峨,高達數十米,長約100米,天巧奇絕,猶如開啟的兩扇門板,而且石色赭暗,如同鐵鑄,難怪當地人都叫它“鐵門關”。
要到達大天池還得驅車前往,在路上還有一個“五十盤天”。之所以叫“五十盤”,是因為上天池頂的盤山公路約有五十盤,車子在五十盤裡拐來拐去,要是我來開車,早就衝到懸崖下了。經過十幾分鍾,我們來了最後一盤的左側半公里處。
這裡是東小天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