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綸和戚繼光得知晏鶴年拐帶把汗那吉和三娘子,驚訝之餘陷入新一輪的思考。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舊的人質剛走,新的就送上門。 晏鶴年是職業綁匪吧?! 作為將領,應該一刀一槍上戰場拼個你死我活、長驅直入王庭才算英雄? 別鬧了。 將領和士兵的命也是命。 兵者詭道也! 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真英雄。 用黃臺吉換二十個板升人首領,這個交易划算。每次韃靼入侵,都有叛民跟著衝鋒陷陣。 朝廷痛恨通敵叛民,恨不得把這些首領凌遲、殺一儆百。 至於其他幾項,封貢、板升人南遷、跟黃教合作,每一項丟擲去都有爭議,晏鶴年可能被人噴成狗……哦,這個人不敢惹,換一個。 “封”,就是俺答接受大明冊封。韃靼成為大明的小弟,不能隨意打劫; “貢”,就是韃靼用馬匹牛羊換各種用品。 過去韃靼有過進貢,京城盧溝橋外的榷場,就是韃靼進貢時的場地。 後來雙方關係惡化,進貢停止,皇家榷場也廢棄,現在被晏珣改造成倉庫。 邊疆的巡撫和將領不想應對韃靼沒完沒了的侵擾,希望能夠實現封貢。 只要達成一時的和平,他們就有時間從容練新軍。 但是,朝廷一些大臣不見得同意。 譚綸苦笑:“王崇古一直想促成封貢,之前提過一次,英國公張溶說‘東西大明有得是,便宜乞丐也不能給蒙古人’。” 雙方的仇恨實在太深,反對派寧可死戰也不願意和談。 晏鶴年淡定地說:“但是皇帝、張閣老和高閣老都同意。我這次拐……哦,勸把汗那吉和三娘子棄暗投明,就是張閣老設定的其中一條故事路線。” 譚綸和戚繼光不禁好奇地問:“只是其中一條?還有哪些?” 晏鶴年笑容古怪:“既然沒有施展,還是不要說為好。” 張居正不愧是天才,如果能一起拐走三娘子,就是“私奔”; 如果只能拐走把汗那吉,就是“投明”,如果拐走俺答的大老婆,那就是…… 得知高拱和張居正都同意封貢,譚綸虎軀一震,這事說不定真能辦成! 皇帝也同意?那無關緊要。 官員們都覺得隆慶溫和懦弱,朝政都是閣老們做主。 戚繼光摸摸下巴,他倒是覺得,皇帝的決心比閣老們更重用。 跟黃教合作屬於百年大計,且建立在雙方和平的基礎上,要實現封貢才能進行。 事情一件件來。 反正現在我們是綁匪,要著急的是“丟人”的俺答。 俺答送回來的二十個叛民首領被斬首、傳首九邊——把人頭傳到九邊軍鎮示眾。 目的是震懾和殺雞儆猴。 晏鶴年送奏疏進京,提出請朝廷允許板升人南歸,赦免棄暗投明之人的罪責。 朝廷收到晏鶴年的工作彙報,一時間有些反應不過來。 你是不是太能幹了? 一個黃臺吉,你拿去換二十個頂級通緝犯,算是正常買賣。你把這件事辦成即可,怎麼還搞出一連串尾巴? 在做出決策之前,朝廷的慣例是先吵一架。 皇帝下令,晏鶴年留在薊州,負責解決後續問題。 不讓晏鶴年立刻回京覆命,是為了保護他……晏鶴年敢在京城出現,肯定會像之前的高拱一樣被圍毆。 皇帝單獨召見晏珣分享喜悅。 晏珣對老爹的神操作佩服得五體投地:“我爹這是什麼速度?一年辦成別人幾年才能完成的事?” 歷史上的“俺答封貢”發生在隆慶五年,王崇古、張居正、高拱等人密謀策劃很長時間! 因為王崇古促成此事有功,間接幫助外甥張四維後來入閣。 也就是說,晏鶴年能以超凡能力促成封貢,也是入閣的籌碼。 皇帝笑呵呵地說:“什麼速度?隆慶速度。” 嘿! 皇帝還自己誇自己呢! 晏珣有時候懷疑,外界以為隆慶溫和軟弱好欺負,是皇帝故意放出風聲扮豬吃老虎。 在同黨面前不裝了? 晏鶴年除了送奏疏,還由錦衣衛送回一份密報,因此皇帝和晏珣知道更多的細節。 皇帝說:“以往也有小規模的叛民南歸,都是任他們在邊疆擇地而居,反正邊疆地廣人稀。但是令尊說為避免再叛,建議將叛民南遷到雲貴,你的意思呢?” 晏珣當然是支援老爹。 “太祖時,就有往雲貴移民的舊例。把板升人南遷雲貴,朝中反對的聲音會較小。” 皇帝點點頭:“板升人反反覆覆,把人遷走才是長久之計。既然他們在邊疆過不好,就去雲貴安居樂業吧!” 明代宗景泰五年四月,朝廷審問抓到的叛民奸細荊弼,問他為什麼要叛變。 荊弼回答:“昔日在大明受盡苦楚,去到蒙古被收容。來大明打探訊息,蒙古就賞給我牛馬、婦人。這裡官員如山西榆次李員外也被收買,大明的虛實,蒙古沒有不知道的。”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